病毒變異3型 加速歐美擴散
2019冠狀病毒變異三型與傳播路徑
美澳流行武漢原始A型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英國劍橋大學和德國研究人員透過向來主要用在了解史前人類遷徙足跡的「遺傳網絡」(Genetic Networks)科技及武漢肺炎患者身上的二○一九冠狀病毒樣本,完整分析該病毒一六○個基因組後,八日揭露其早期人際傳播演化路徑:透過基因突變,全球已有三種病毒株,包括去年底帶頭爆出大量病例的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美國和澳洲常見的最原始A型、武漢最普遍的B型,以及透過新加坡肆虐歐洲的衍生C型。
上述樣本來自全球,取樣時間落在去年十二月廿四日至上月四日,研究成果八日刊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研究指出,其中A型為傳到人類身上最原始的病毒基因組,也和蝙蝠、穿山甲身上發現到的冠狀病毒最接近,而這兩種動物是科學界目前初步認定的二○一九新型冠狀病毒自然宿主與中間宿主。美國、澳洲大量病患身上也驗出A型,其中美國部分患者之前住在武漢。
東亞患者體內多為B型
不過,武漢雖有A型蹤跡,此株在當地卻非最大宗,反而是A型發生兩起突變後產生的B型佔盡優勢,研究人員大感意外。東亞患者體內也多是B型。至於B型橫行東亞卻就此止步,研究人員研判應是武漢封城令導致「始祖效應」遇瓶頸;但也可能是在東亞如魚得水,初期突變速度也慢了下來,以致沒能突破境外「抵抗」。
義國、新加坡C型為主
從法國、義大利、瑞典、英國早期患者身上則看到,歐洲以C型為主;它是B的「女兒」,也現蹤於新加坡、香港、南韓,但在中國患者取樣中完全沒見到。研究也顯示,淪為歐洲主要疫區的義大利感染源頭,除了德國一月廿七日確診的首例患者,另有「新加坡感染群」。
擔任主要作者的劍橋大學遺傳學家佛斯特(Peter Forster)說,「有太多快速突變,以致無法詳細追溯二○一九冠狀病毒的演化樹」,最終運用數學演算,才讓所有可能的親緣關係具象化;而這類技術一般主要拿去氧核糖核酸(DNA)來描繪史前人類遷徙動線,用於追蹤冠狀病毒感染路徑恐怕還是頭一遭。
此外,論文發表後持續完成分析的二○一九冠狀病毒基因組已達一○○一個,他的團隊也發現「人傳人」現象恐在去年九月中至十二月初就已發生。鑑於「種系發生學」具有確定不明感染源的潛力,他期待這種網絡分析技術可為全球防疫部署立功,目前已將軟體及既有結果全數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