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監控新疆 中國研發情緒識別系統

中國為監控新疆維吾爾人,加緊研發情緒識別系統。圖為一項「城市之眼」展覽,探討人臉辨識技術。(路透檔案照)

中國為監控新疆維吾爾人,加緊研發情緒識別系統。圖為一項「城市之眼」展覽,探討人臉辨識技術。(路透檔案照)

2020/02/13 05:30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繼國際「人權觀察」(HRW)組織兩年前踢爆中國軍方正透過大數據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預測性警務」,英國《金融時報》(FT)十一日揭露中國國家級實驗室二○一八年開始斥資發展識別公眾情緒的犯罪預測系統。獲得研究補助的受獎人大多三緘其口,或否認成果用於監視新疆少數民族,但中國警界追求警務科技創新,甚至藉此用來大規模監控鎮壓民眾的現象,仍令HRW十分擔憂。

分析數據結合機器演算來預測犯罪,以利巡邏資源配置更佳化,乃各國警力發展趨勢,中國這回卻把正確性待考的情緒識別系統當重點,聲稱可理解潛在犯罪嫌疑人心理狀態。擔負重任的「社會安全風險感知與防控大數據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為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一七年批准設立的首批十九個國家工程實驗室之一,當年七月底就在烏魯木齊揭牌,由中國最大國有軍事科技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CETC)主導試驗平台。

根據中國地方媒體流出的文件,這間實驗室一八年發出的第一波補助,高達三百萬人民幣,獲補助者由包括新疆公安廳副廳長范立新在內的評審小組親自決定。FT聯絡了所有受補助者,但他們紛紛拒絕受訪,僅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環境與測繪工程系教授程濤願意多聊。

程濤也是唯一的海外受獎者,其在UCL的「時空實驗室」(Space Time Lab)以利用空間大數據為英國首都倫敦警察廳建立每小時、每天的犯罪預測圖聞名。她告訴FT,確實拿到CETC補助,但成果僅用於公共安全,尚未投入中國警務工作或涉及犯罪事件,目前也沒在新疆運作,未來最多只會拿來「預測國內犯罪,而非為了監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