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監控無所不在 中警配人臉辨識眼鏡

中國一名女警五日在高鐵的河南鄭州東站配戴具有人臉辨識能力、能對群眾進行掃描、拍照與核實身分的智慧型眼鏡。(法新社)

中國一名女警五日在高鐵的河南鄭州東站配戴具有人臉辨識能力、能對群眾進行掃描、拍照與核實身分的智慧型眼鏡。(法新社)

2018/02/09 06:00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從旅遊、零售到金融,人臉辨識科技在中國已被廣泛運用於民生與商業活動,如今連警察也配戴起類似Google眼鏡(見圖,法新社)、具有人臉辨識功能的智慧型眼鏡,並成功在春運期間逮捕多名通緝犯以及冒用假身分者。但隨著中國朝人工智慧領先大國邁進,但人權團體卻擔心,人臉辨識科技倘若遭當局濫用,民眾隱私恐遭侵犯,個資也不保。

在每日使用人次達七萬到十二萬的中國河南的高鐵鄭州東站,駐站巡邏員警就配戴了這款能連接到類似智慧型手機的平板裝置的眼鏡。該警用監控眼鏡可讓員警拍下可疑人士的照片,再透過平板裝置與人臉資料庫進行比對,就此查出此可疑人士的姓名、種族、性別與地址等重要資訊,連此人是否在逃、下榻旅館地址與使用網路的資訊也無所遁形。

該系統是中國運用從照片、虹膜掃描與指紋等各種生物識別資料以打造數位監控系統的一環,目的在於密切監控全國人民的活動。截至六日為止,河南警方已靠智慧眼鏡辨識出七名涉及肇事逃逸與人口走私的逃犯,以及在鄭州東站的四個出入口查獲二十六起盜用身分案。

國際特赦組織中國研究員倪偉平指出,人臉辨識科技或許有助於維護治安,但也讓當局能更輕易掌握政治異議人士的動向以及對少數民族進行側寫剖析,終將使得中國的監控情況更為無所不在。

專家指出,由於中國的隱私法律相對寬鬆,再加上民眾習慣被蒐集照片、指紋與個資,人臉辨識科技在中國被廣泛運用的程度,超越西方各國;除了政府監控,人臉辨識科技運用於商業活動也不罕見,從健身房、餐廳,甚至公廁都有人臉辨識科技,銀行提款機以人臉辨識取代金融卡,航空公司則推人臉識別登機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