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殺手霾」 恐害10萬人早死
研究指出,印尼去年嚴重的霾害,可能造成東南亞各國逾十萬人早死。圖為印尼當局為阻止山林大火蔓延,派出直升機從空中灑水。(法新社檔案照)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最新研究指出,去年自印尼爆發、蔓延至東南亞多個國家,且持續長達數週的霾害,恐造成逾十萬人早死。這項研究成果將對印尼政府造成壓力,促其加強改善「殺手霾」所帶來的環境問題,以避免受害人數逐年增加。
印尼焚林整地 霾害殃及鄰國
印尼蘇門答臘和加里曼丹地區向來有「焚林整地」的習俗(俗稱燒芭),但這種耕種方式容易引發山林大火,進而引發嚴重的霧霾。去年七月至十月間發生在印尼的山林大火,在聖嬰現象影響下成為一九九七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霾害更在季風助長下迅速擴散至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汶萊、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當地民眾苦不堪言。
這項由哈佛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合作進行、發表於「環境研究通訊」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的研究,著重在細懸浮微粒(PM2.5)對成年人在死亡率的影響,結合衛星數據、暴露於霧霾下對健康衝擊的數據,以及污染監測站的數據,並透過精密分析模型預測受霾害影響而致早死的人數。
研究結果顯示,去年霾害可能在印尼奪走九一六○○條人命,比官方公布的十九人高出許多;而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也分別有六五○○人及二二○○人因此早死。印尼災害管理機構去年十月公布的報告也顯示,有逾四三○○萬國民暴露在霾害中,更有約五十萬人罹患急性呼吸系統疾病。
處理霾害相關問題的印尼研究人員及醫療人員,都認為該研究有助於進一步量化林火霾害對人體健康的嚴重後果。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也稱讚該研究提出具突破性的結果,但也警告上述的死亡數字可能只是「保守估計」。
此外,該研究透過人造衛星觀察資料指出,去年印尼伐木許可範圍內的泥炭地造成的火勢,高於二○○六年另一場嚴重霾害,凸顯印尼土地使用行為與龐大紙漿造紙產業的問題。印尼環境保護當局則強調,正逐步執行抗霾行動,包括禁止開發新的棕櫚油栽植地,以及專門處理泥炭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