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幣貶值 經濟陷危機
蒙古國幣圖格里克(Tugrik)八月狂瀉7.8%,為全球貨幣跌幅之冠。(歐新社)
〔編譯蔡子岳/綜合報導〕蒙古在二○一一年的經濟成長率曾高達十七.五%,由於煤、銅、金等礦藏豐富,再加上極低的開採與運銷成本,蒙古曾被戲稱為「礦古」(Mine-Golia)。然而,與中國高度掛鉤的經濟型態終於在今年瀕臨崩盤,蒙古國幣圖格里克(Tugrik)八月狂瀉七.八%,為全球貨幣跌幅之冠。八月十八日,蒙古央行大幅調升基準利率(benchmark interest rate),由十.五%一次調至十五%,力求支撐圖格里克免於崩潰。
蒙古財政部長巴圖格圖克(Choijilsuren Battogtokh)表示,蒙古「深陷經濟危機」,已無現款撥發公務員和軍警人員的薪資,國有企業和政府公務員只好暫時減薪六成。蒙古債券隨後創下歷史性跌幅,被信評機構「標普」調降至「垃圾級」(從B調至B-),並將今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從原先的二.六%調降至一.三%。
六月底,蒙古外匯存底下探至十三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二十三%,外債利息與國民生產毛額比率達到七十八%,與烏克蘭同一等級。
二○一二年,蒙古發行十五億美元計價債券,取名「成吉思汗債券」(Chinggis Bonds),用於全國道路建設融資,揭示蒙古成為零負債國的新歷史紀元。但與巴西、委內瑞拉等其他高度依賴出口自然礦產的經濟體一樣,由於國際期貨價格大跌,此類型新興經濟體深受打擊。美國國務院統計,二○一一年至一五年第一季,蒙古外國直接投資(FDI)減少八十五%,外資撤離之速堪稱「搭飛機離開」。
二○○八至一二年人民黨執政期間,蒙古經濟一片榮景,與中國同步,平均成長率達八%,平均所得飆升至四千美元(約十二萬八千台幣)。○八年,首都烏蘭巴托立像紀念成吉思汗,高四十公尺的塑像為全不鏽鋼製,矗立於土拉河畔,新落成的國家機場也以這位世界征服者命名,前景曾一度光明。
彭博分析,這類礦產國在自然資源行情看俏時經常出現「經濟繁榮與蕭條交替循環」,亦即經濟榮景時對支出缺乏危機意識,如委內瑞拉、巴西等,最後導致經濟體質受創。不過,據國際貨幣基金(IMF)報告,蒙古仍有龐大自然資源容許轉圜,二○一五年蒙古礦業經濟規模,包括煤、銅、金等,介於十億美元至三十億美元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