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會發聲? 研究揭露擬皺唇鯊「喀喀聲」 顛覆科學家百年認知

紐西蘭科學家首次記錄到鯊魚主動發出聲音,顛覆了長期以來「鯊魚無法發聲」的科學觀點。在一項開創性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擬皺唇鯊在受到干擾時會發出短促的「喀喀聲」。(圖翻攝自X)
莊文仁/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紐西蘭科學家首次記錄到鯊魚主動發出聲音,顛覆了長期以來「鯊魚無法發聲」的科學觀點。在一項開創性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擬皺唇鯊(New Zealand draughtsboard shark)在受到干擾時會發出短促的「喀喀聲」,這可能是一種壓力或驚嚇反應。
綜合外媒報導,奧克蘭大學研究人員尼德爾(Carolin Nieder)在實驗中對10隻幼年擬皺唇鯊進行水下聲音記錄。當潛水員與這些鯊魚互動時,牠們在最初10秒內頻繁發出高頻喀喀聲,聲音持續約48毫秒。研究推測,這種聲音可能是透過鯊魚將扁平牙齒用力咬合產生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聲音的頻率大多超出擬皺唇鯊自身的聽力範圍,但剛好落在其天敵齒鯨的聽力範圍內,暗示這可能是一種防禦機制。
海洋生物學家希格斯(Dennis Higgs)表示,這項研究為鯊魚發聲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更引人關注的是,近期研究發現魟魚也有類似行為,暗示發聲可能是軟骨魚類的一種古老特性。
儘管這些聲音的確切功能仍待進一步研究,但這項發現已徹底改變了科學界對鯊魚的理解,為海洋生物學揭開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