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核武與能源?中國巨型核融合設施建造進度曝光
![衛星空拍照顯示,中國在四川綿陽興建的大型雷射核融合研究中心。設施由中央的目標反應艙(target chamber building)與4個呈十字形排列的雷射器艙(laser bay)組成。(路透) 衛星空拍照顯示,中國在四川綿陽興建的大型雷射核融合研究中心。設施由中央的目標反應艙(target chamber building)與4個呈十字形排列的雷射器艙(laser bay)組成。(路透)](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5/01/29/4937135_1_1.jpg)
衛星空拍照顯示,中國在四川綿陽興建的大型雷射核融合研究中心。設施由中央的目標反應艙(target chamber building)與4個呈十字形排列的雷射器艙(laser bay)組成。(路透)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路透》28日獨家披露,衛星影像分析證實,中國正在四川綿陽市興建規模超越美國的大型雷射核融合研究中心,此舉可能同時推進核武發展與清潔能源研究,引發國際關注。
根據美國獨立研究機構CNA分析員伊芙利特(Decker Eveleth)與馬丁非擴散研究中心的衛星影像分析,這座名為「雷射核融合重大裝置實驗室」(Laser Fusion Major Device Laboratory)的設施,由4個外圍雷射器艙和1個中央實驗艙組成。實驗艙體積比現今世界最大、耗資35億美元的美國國家點火設施(NIF)還大50%。NIF於2022年實現「科學盈虧平衡」,使核融合反應產生的能量首次超越雷射輸入能量。
史迪姆森中心核政策分析師艾伯奎(William Alberque)指出,此類設施能提升國家核武設計能力,無需實彈測試即可改進現有武器設計,甚至研發新型核武。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前軍備控制特使比林斯利亞(Marshall Billingslea)曾於2020年發布衛星影像,指出中國正在擴建核武相關設施,其中包含綿陽這塊自2010年起被標示為「新研究或生產區域」的土地。
雷射誘導核融合技術通過高功率雷射壓縮和加熱燃料實現核融合,這項技術原理也適用於核武設計。雖然《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禁止核爆炸,但允許進行次臨界爆炸試驗和雷射核融合研究。
美國洛薩拉摩斯國家實驗室前主任海克爾(Siegfried Hecker)認為,對擁有豐富核試驗數據的國家而言,雷射核融合研究有助於維護核武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對核試驗次數較少的國家如中國,其價值相對有限。
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計畫主持人何瑞坎(Omar Hurricane)說,技術上可以建造能量更高但佔地更小的設施,但規模過小將難以進行實驗性融合。他指出,各國發展雷射驅動核融合研究本身不令人憂慮,科技進步難以阻擋,但科技運用目的則是更複雜的議題。
《路透》就此事詢問中國外交部和科技部,外交部已將問題轉交主管部門,科技部則未予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