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10多年來首殺長鬚鯨 !日本商業捕鯨掀風暴

基因分析顯示,北太平洋長鬚鯨可能是一個獨立的亞種 。 (取自NOAA專頁)

基因分析顯示,北太平洋長鬚鯨可能是一個獨立的亞種 。 (取自NOAA專頁)

2024/08/06 08:08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科學網站《IFLScience》5日報導,日本在相隔10多年後,再度捕殺了長鬚鯨(fin whale)。這頭身長19.6公尺、重達55公噸的雄性長鬚鯨,在岩手縣外海被日本捕鯨公司「協同船舶」(Kyodo Senpaku)捕獲,象徵著日本爭議性捕鯨活動的死灰復燃。

這起事件的導火線,源自於日本政府今年5月一項極具爭議的決策:將長鬚鯨列入其專屬經濟區內可捕撈物種的清單。日本農林水產省更宣布,除了現有的捕撈配額外,將允許捕殺59頭長鬚鯨,此舉立刻引發國際保育組織的強烈撻伐。

與此同時,協同船舶公司也高調宣布其最新捕鯨工廠船「康慶丸」正式啟用。這艘配備了先進屠宰設備的巨型船艦,更突顯了日本重啟商業捕鯨的決心,也讓保育人士更加憂心忡忡。

長鬚鯨是僅次於藍鯨的地球第二大動物,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易危 (Vulnerable )物種。儘管日本政府堅稱北太平洋長鬚鯨數量已恢復到可持續捕撈的水平,但許多專家對此數據表示質疑,並痛批日本無視國際保育共識。值得注意的是,基因分析顯示,北太平洋長鬚鯨可能是一個獨立的亞種 。

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IFAW)國際政策主任凱瑟琳·貝爾(Catherine Bell)嚴厲譴責日本政府的決定,認為在2024年將長鬚鯨列入獵殺目標,不僅對鯨魚本身,也對致力於保護鯨魚的國際社會,都是一個巨大的錯誤。貝爾更指出,海上捕鯨缺乏人道的方式,且日本捕鯨人員可能缺乏獵殺大型鯨魚的經驗,導致長鬚鯨承受更多不必要的痛苦。

事實上,日本與捕鯨的關係長期以來備受國際社會爭議。自2019年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後,日本便不顧國際反對聲浪,重啟商業捕鯨活動,引發國際社會的強烈不滿和譴責,更讓日本在國際保育議題上陷入孤立。澳洲政府對日本捕殺長鬚鯨的行為表達了強烈譴責,並呼籲所有國家共同努力,終止商業捕鯨活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