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銀河系碰撞史改寫! 30億年前的秘密揭曉

銀河系碰撞史大翻案, 最新研究揭示最後一次重大撞擊時間比預期晚數十億年。圖為畫家筆下的銀河系渲染圖。(圖擷取自NASA官網)

銀河系碰撞史大翻案, 最新研究揭示最後一次重大撞擊時間比預期晚數十億年。圖為畫家筆下的銀河系渲染圖。(圖擷取自NASA官網)

2024/06/10 09:52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我們對銀河系的認識正在不斷更新!倫斯勒理工學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RPI)的一項最新研究顛覆了我們對銀河系形成歷史的理解。研究團隊,由天文學教授紐伯格(Heidi Jo Newberg, Ph.D.)和訪問研究員唐隆(Tom Donlon, Ph.D.)領導,發現銀河系的最後一次重大碰撞實際發生在約30億年前,比先前認為的8至11億年前晚了數十億年。

《每日科學》(Science Daily)報導,這一突破性的發現依賴於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的蓋亞探測器(Gaia spacecraft),該探測器詳細地繪製了銀河系內外超過10億顆恆星的運動、亮度、溫度和組成。研究團隊專注於分析銀河系中的星際「皺紋」,這些皺紋是其他星系與銀河系碰撞後形成的。

唐隆博士形象地將這些皺紋比作銀河系的「歲月痕跡」。這項研究挑戰了此前被廣泛接受的理論,即銀河系最後一次重大碰撞是與一個稱為「蓋亞-香腸-恩克拉多斯」(Gaia-Sausage-Enceladus)的矮星系發生的,該理論認為這次碰撞發生在8至11億年前。紐伯格教授解釋說,這些皺紋是恆星在銀河系內部來回運動時形成的,如果碰撞發生在8至11億年前,這些皺紋應該早已消失。而新的研究顯示,這次碰撞可能是由一個叫做「維爾戈徑向併合」(Virgo Radial Merger)的星系造成的,這次事件發生在約30億年前。

這項發現不僅改變了我們對銀河系形成過程的理解,還強調了蓋亞任務在改變我們對宇宙認識中的重要性。ESA的蓋亞計畫科學家提莫·普魯斯蒂(Timo Prusti)表示:「蓋亞任務是一個極具生產力的計畫,正在改變我們對宇宙的看法。」

這項研究的意義深遠,為天文學界提供了新的視角,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理解銀河系及其演化歷史。倫斯勒理工學院科學學院院長布倫曼(Curt Breneman)指出:「透過這項研究,紐伯格和唐隆博士揭示了銀河系歷史的一個令人震驚的發現。蓋亞數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讓我們能夠更深入理解我們的宇宙。」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