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120億年前古老恆星流現形 存在於銀河系嬰兒期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發現的兩道古老恆星流,藍色為「濕婆」,黃色是「夏克禔」。(路透)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發現的兩道古老恆星流,藍色為「濕婆」,黃色是「夏克禔」。(路透)

2024/03/23 22:52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太空總署(ESA)的「蓋亞(Gaia)」太空望遠鏡的觀測資料,在接近銀河系中央發現兩道120億到130億年前的古老恆星流,可能是銀河系最早期的基本組成部分,在銀河系旋臂結構出現前就已經存在。這項發現為了解銀河系的形成提供了新見解。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天文學研究所天文物理學家馬漢(Khyati Malhan)和天文學家瓦特-李克斯(Hans Walter-Rix)分析「蓋亞」資料,發現這兩道恆星流,以印度神話中創造宇宙的神祇「濕婆(Shiva)」和「夏克禔(Shakti)」命名。

這份21日在《天文物理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這兩道恆星流,可能是兩個大約120億年前與銀河系原始部分合併的獨立星系殘餘物,由大批有相似化學成分的恆星組成,每道恆星流有大約太陽1000萬倍的質量。

馬漢說,「真正令人驚嘆的是,我們能探測到這麼古老的結構」,這都有賴蓋亞任務提供史無前例的數據。2013年發射的蓋亞太空望遠鏡,主要任務是以空前精確度和規模,繪製銀河系中10億顆恆星位置、距離和相對於太陽運動的三維度星圖。

據信,在130億年前開始形成的銀河系現呈螺旋狀,中心略為突起的碟盤狀結構直徑大約10萬光年,從中心向外伸展出旋臂,地球所屬的太陽系就位於其中一個旋臂。而宇宙據信是137億到138億年前在「大爆炸」後誕生,銀河系開始形成時,宇宙正以飛快的速度產生第一批恆星、星系。

馬漢指出,「透過辨識出兩個在非常早期就凝聚在一起的恆星結構,可能得以了解銀河系形成的非常初期階段,那次的合併可能是銀河系星盤形成前的最後一次事件」。

「濕婆」和「夏克禔」恆星流目前位於距離銀河系中心約3萬光年處,「濕婆」的恆星群比較靠近中心。這些恆星為「貧金屬星(metal poor)」,或「第二星族星」,指除了氫、氦元素以外,所含鐵、碳、氧等較重元素少。宇宙大爆炸後產生的初代恆星不含這類較重元素,越後面一代恆星,這類元素越多,因此金屬豐度(metallicity)高,代表恆星越年輕。

馬漢指出,「我們希望追蹤銀河系從最初到今日的形成和演進過程,就像播放一場長達130億年的電影」,但是目前只有粗略的了解,還有待蓋亞和未來其他探測任務,能揭露出更多訊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