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破解「車諾比野豬悖論」! 1960年代核試爆遺毒是關鍵

上世紀60年代核試爆遺留的放射性物質,讓車諾比地區的野豬持續「中毒」。(法新社資料照)

上世紀60年代核試爆遺留的放射性物質,讓車諾比地區的野豬持續「中毒」。(法新社資料照)

2024/06/02 15:54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位於烏克蘭境內的車諾比(Chernobyl)核電廠發生重大事故核災後,該地區的野生動物受到嚴重輻射污染,令人擔憂。而車諾比野豬的放射性物質含量,與其他動物相比,卻始終居高不下,成了一個科學謎團。

據《有趣科學》(IFLScience)網站近日報導,2023年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和萊布尼茨漢諾威大學(Leibniz University Hannover)的研究團隊,利用尖端測量技術,終於解開了這個謎團。

1986年的車諾比核災釋放了大量的銫-137(cesium-135),這是一種半衰期約3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然而,令人驚訝的是,車諾比野豬肉中的放射性物質含量,在過去30年裡幾乎沒有下降。

研究團隊發現,造成野豬持續「中毒」的原因,不僅僅是1986年的核災,還與1960年代的核武器試驗有關。

研究人員在德國巴伐利亞(Bavaria)的野豬身上,發現了另一種放射性同位素銫-135,這種同位素的半衰期長得多,因此影響持續時間也更長。

「由於它具有很長的半衰期,而且很少衰變,因此無法用輻射探測器直接探測到。必須使用質譜法,並採取相對複雜的措施,才能將其與其他原子精確區分。」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輻射專家斯坦豪瑟教授(Georg Steinhauser)表示,「我們現在成功地做到了。」

雖然研究人員是在巴伐利亞野豬身上發現了銫-135,但他們推測,這種現象也可能發生在車諾比的野豬身上,也就是說,車諾比的野豬可能仍然受到銫-135的影響。

然而,這也引發了另一個疑問:為什麼野豬受到影響,而鹿和其他野生動物卻沒有?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與野豬的食性有關。野豬喜歡食用地下20到40公分深的鹿松露(deer truffles),這種真菌會慢慢吸收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質。

由於車諾比核災釋放的銫-137,以及冷戰時期核武器試驗產生的銫同位素,都在慢慢地渗透到土壤中,因此鹿松露至今仍含有高濃度的放射性物質。這意味著,野豬會同時攝入來自核災和核試驗的放射性物質,導致牠們體內的放射性物質含量保持相對穩定。而其他野生動物則因為食物來源不同,已逐漸恢復正常,甚至蓬勃發展。

斯坦豪瑟教授解釋說:「如果將所有這些影響加在一起,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鹿松露的放射性,以及隨之而來的野豬的放射性,在過去幾年中一直保持相對穩定。」「我們的研究表明,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相互關係非常複雜,但如果你的測量精度足夠高,就能找到這些謎題的答案。」這項研究於2023年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