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共對藍白兩黨下指導棋 香港媒體人:台灣愈來愈像香港

民團體和成千上萬民眾為了抗議國民黨和民眾黨未經實質討論和正當程序就強推國會擴權等法案,再度集結於立法院外。香港媒體人曾志豪在《德國之聲》發文,提醒台灣人在中共勢力介入下,台灣變得和香港愈來愈像。(資料照)

民團體和成千上萬民眾為了抗議國民黨和民眾黨未經實質討論和正當程序就強推國會擴權等法案,再度集結於立法院外。香港媒體人曾志豪在《德國之聲》發文,提醒台灣人在中共勢力介入下,台灣變得和香港愈來愈像。(資料照)

2024/05/24 14:53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公民團體和成千上萬民眾為了抗議國民黨和民眾黨未經實質討論和正當程序就強推國會擴權等法案,再度集結於立法院外。曾在香港電台擔任節目主持人,目前旅居台灣的香港媒體人曾志豪24日在《德國之聲》發文,提醒台灣人在中共勢力的介入下,台灣變得和香港愈來愈像。

曾志豪指出,時隔10年,台灣立法院外再現人潮,3萬人包圍立院,抗議立法院的藍白兩黨黑箱作業。群眾互相打氣加油,(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也有到現場,他喊一句「不要讓台灣變香港」,讓他這個香港人感慨萬千。

文章說,之前香港和台灣的政治對比,還停留在「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只是1個預言提示,今天直接成為1個反面教材,「不要變香港!」這和當年香港人高呼「這裡是香港,不是中國大陸」,有同樣的悲壯。曹興誠說「不要讓台灣變香港」,很不幸,台灣真的長得和香港愈來愈像。

民進黨在立法院透過例如散會動議等方式,試圖阻止藍白兩黨強行通過法案;不停點名舉手把每會議盡量拖到散會時間。這種場景香港人完全有感有共鳴,因為香港的立法會生態一直是如此畸型,泛民在精心設計的選舉框架下永遠只能佔少數,建制派常常憑點票數的霸道優勢,強行通過有損民益利益的法案。

最有名便是2012年的香港立法會《遞補機制》,總期拉布(冗長辯論)了3個星期仍然無法表決。這些利用議事規則拖慢表決程序的做法,實際上是反映議會勢力生態失衡時的一種無奈制約;其實是七傷拳,兩敗俱傷,根源還是政體。

這次台灣的立法院亂局也是如此,藍白利用聯合票數優勢,強行表決,應驗了那句「少數服從多數」,卻沒有「多數尊重少數」。

文章說,台灣比香港幸運的是,香港當年是選舉制度設計畸型,功能組別的存在和比例代表制的框架,令總票點佔大部分的泛民,在議事堂只有不合比例的議席分佈,從而產生矛盾;台灣的選舉生態沒有這種設計缺憾,反而因為個別政治人物的取態(態度),好好的政治商議空間變成壟斷。

曾志豪直言,難道(藍白兩黨)真的希望在議事生態上變成香港,數夠票便硬闖,視民意如無物?

文章說,(台灣)另1個和香港變得相像,便是個別政治人物的「華麗轉身」。台灣的戰神黃國昌,本來是在太陽花學運崛起,反對黑箱操作而聞名,但這次立法院之亂,民眾卻發現「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昔日反黑箱、今天自己就是黑箱。據說這也是激起民眾上街的原因,因為人設崩壞,市民和算政治帳。

這種華麗轉身,香港有成堆的人選,但和黃國昌較相近的就是湯家騖。2003年香港政​​府要推動《23條》立法,香港司法界強烈抗議,幾個大狀(訟務律師)成立了「23條關注組」,帶出一股風潮。後來關注小組成員再轉型組成「公民黨」,一度成為立法會第三大黨,舉足輕重。其中一位創黨元老便是湯家騖大狀。

但今天湯家騖已經變成行政會議成員,加入政府建制,而且在近期,香港終於要立《23條》的時候,他忘記了當年的反對立場,大力拍手叫好,一個反《23條》起家的人便成《23條》的狂熱粉絲。這種轉變,是否和黃國昌的轉身非常相似?

但要留意的是,這種政治人物的突然轉變,並非單純個人的理念或選擇,而是背後有中共的勢力興風作浪。湯家騖明顯是受到北京的關顧祝福,毅然打倒自己,所以這種改變不是個人的問題,是政治環境生態改變的問題。那麼台灣那位戰神的轉變,是否也有同樣的政治因素影響?有待觀察。

曾志豪指出,做這樣比較,或許台灣民眾會更容易理解,什麼叫做「台灣不要變香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