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量子糾纏等了40多年才拿到諾獎 專家:因為懂的人太少了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由法國物理學家艾斯佩特、美國理論和實驗物理學家柯羅瑟及奧地利量子論物理學家吉林哲共同獲獎。(法新社)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由法國物理學家艾斯佩特、美國理論和實驗物理學家柯羅瑟及奧地利量子論物理學家吉林哲共同獲獎。(法新社)

2022/10/06 13:4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Physics)4日揭曉得主,由法國物理學家艾斯佩特(Alain Aspect)、美國理論和實驗物理學家柯羅瑟(John Francis Clauser)及奧地利量子論物理學家吉林哲(‪Anton Zeilinger)共同獲獎,三人在1980年代就證明了量子力學的理論性,但遲至今日才獲獎,有專家表示,原因是懂的人太少了。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得主,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艾斯佩特、柯羅瑟和吉林哲通過開創性實驗,向世人展示研究和控制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狀態下的潛力,為量子技術的新時代奠定了基礎,故特頒物理獎予以肯定。

這3名得主在1980年代補全了量子力學理論的漏洞,柯羅瑟首度提出實驗上較為可行、利用糾纏光子對來驗證貝爾不等式的想法;艾斯佩特帶領的團隊則是於1982年首度證實實驗結果違反貝爾不等式,並間接說明了兩個遠距粒子可擁有超光速的關聯存在,該現象即為世人熟知的「量子糾纏」;吉林哲於1998年後成為第1個可做出「量子糾纏態交換」樣態的學者。

他們的研究不僅證明了愛因斯坦是錯的,還為今天的量子計算、量子通信等科技奠定了基礎,但直到40多年後才得到諾貝爾獎,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物理學家吉森(Nicolas Gisin)表示:「這個獎項當之無愧,但來得有點晚。大部分工作是在1970年代和 1980年代完成的。」

吉森指出,諾貝爾獎之所以那麼晚才獎勵給證明量子力學的科學家,是因為世界上懂得貝爾不等式的人少之又少,「直到今天,仍然只有非常非常少的人理解了貝爾不等式,非定域隨機性的想法也是後來才出現的,隨機事件可能發生在多個不同的地方仍然非常違反直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