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專家:為量子電腦奠基 處理大量資訊更快速

奧地利物理學家吉林哲透過實驗證明「量子遙傳」現象。(法新社檔案照)

奧地利物理學家吉林哲透過實驗證明「量子遙傳」現象。(法新社檔案照)

2022/10/05 05:30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昨舉辦諾貝爾物理學獎記者會,邀請學者解析新科得主的貢獻。中研院物理所研究員陳啟東分析,三人研究為無法竊聽的量子通訊,大多用在軍事國防、銀行等,已有部分實際運用,但目前仍無法長距離傳輸。三人的研究也讓量子電腦有突破進展,可更快速處理大量資訊。清大物理系教授牟中瑜評估,這些技術要更普遍化、並突破距離限制,可能需時五到十年。

台大物理學系教授管希聖說明,愛因斯坦質疑以物理學家波耳為首所提出的隨機性量子力學理論,於一九三五年提出EPR悖論,主張波耳在量子力學對世界的描述並不完整,這些爭論很難用實驗驗證對錯。物理學家貝爾一九六五年提出一個驗證方法,可歸結為以他名字為命名的貝爾不等式,若量子力學為正確,則該不等式將違反實驗結果。成大物理系特聘教授陳岳男說,這些量子力學理論的漏洞,被今年這三名得主等的研究補全。

糾纏光子互動 不受距離影響

管希聖說,柯羅瑟首度提出實驗上較為可行、利用糾纏光子對來驗證貝爾不等式的想法;艾斯佩特帶領的團隊於一九八二年首度證實實驗結果違貝爾不等式,並間接說明了兩個有遠距的粒子可以擁有超光速的關聯存在,該現象即為世人熟知的「糾纏光子」;吉林哲於成為第一個可做出「量子糾纏態交換」的學者。

陳應誠解釋「量子糾纏」說,指兩個粒子就彷彿兩個約定要穿黑色、紅色衣物的人,若觀測到一人穿黑,瞬間就知道很遠的另一人就一定穿紅,這種關聯就是糾纏的特性,且速度為超光速,量子科技就是運用糾纏特性。

陳應誠透露,台大物理系二○一四年曾邀艾斯佩特來台,演講廳座無虛席,他問量子隨機性從何而來,對方回答說量子力學本質就是隨機。管希聖說,台大曾於十年前欲邀吉林哲,笑稱可能吉林哲當年沒得獎,才取消台灣行,隨獎項加身,應有很大機會來台。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