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援烏數據比一比! 德國捐武器「說比做多」

德國捐武器「說比做多」。圖為德國PzH2000自行榴彈砲。(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烏俄戰爭持續5個多月,國際間對烏克蘭的援助持續增加,根據德國智庫「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截至7月1日的統計,可發現不同國家在援助上的差異,其中美英兩國著重武器、法國偏好金援、德國類別平均但捐武器「說比做多」。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指出,全球對烏克蘭承諾援助總金額高達807億歐元(約新台幣2兆4700億元),前3名是美國、歐盟、英國。美國援助的426億歐元中一半以上是軍火,人道和金融援助各為89億、99億歐元。英國軍援烏克蘭38億歐元,占該國援助總額一半以上。法國援烏總額20.8億歐元中,金融就占了18億歐元。德國承諾援烏33.4億歐元,其中14.4億歐元是軍火。
但基爾研究所指出,德國實際交付烏克蘭的武器不到承諾的一半。而對烏軍援「說到做到」的國家包括:波蘭100%到貨、愛沙尼亞98%、挪威96%,英國和捷克都近9成。
歐盟旗下的歐洲投資銀行(European Investment Bank)等機構對烏克蘭主要提供金融方面的援助,承諾金額達123億歐元,占總經濟援助的78%。而從國內生產毛額(GDP)援助比來看,傾力最多的是波羅的海和東歐各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波蘭分別捐出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的0.9%、0.7%和0.5%給烏克蘭,在所有援助國占比最高,代表他們對自身靠近俄烏所產生的危機感。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引述曾派駐美國和歐盟的法國外交官維蒙(Pierre Vimont)分析,英法兩國雖為軍火出口大國,但援烏重點不同,可能原因為英國、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對俄烏戰爭的目標是孤立俄羅斯,但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則較傾向未來仍能與俄羅斯開啟對話。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也指出英法不同調的一個背景因素,英國是唯一參與美加澳紐「五眼」(Five Eyes)情報聯盟的歐洲國家,比德、法更能掌握俄羅斯的戰略,同時,英國的對俄政策自2014年俄國占領烏克蘭的克里米亞(Crimea)以及2018年俄方在英國境內毒害間諜的事件後變得較鷹派,且更偏向美國立場。
而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在俄烏戰爭初期就對捐助武器顯得遲疑,後來隨情勢所迫而宣布大筆軍援,「遲交率」卻過半,德國明鏡周刊(Del Spiegel)就指出,俄烏戰爭以來「蕭茲政府的被動已經變成一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