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美聯社「雙標」對付川普 華爾街日報揭編輯台黑幕

2019年11月3日在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市,「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的抗議人士,向當地一家星巴克咖啡店投擲汽油彈並砸毀門窗玻璃。(路透)

2019年11月3日在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市,「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的抗議人士,向當地一家星巴克咖啡店投擲汽油彈並砸毀門窗玻璃。(路透)

2021/01/10 16:28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國會大廈示威演變成激烈衝突後,包括《美聯社》在內的主流媒體,立即以「暴民」(rioter)、「暴動」(riot)字眼為事件定調,並對川普百般撻伐,然而這些媒體對去年「反法西斯運動」(Antifa)、「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BLM)等左翼份子襲擊川普支持者的暴行,幾乎完全沉默,雙重標準引發爭議。《華爾街日報》去年在美國大選前,就揭發《美聯社》、《紐約時報》等主流媒體為扶持拜登上位,不惜踐踏新聞專業,還揭露美聯社掩護左派暴行的編輯台黑幕。

《華爾街日報》輿論版去年10月27日刊出《搶救拜登大兵》(Saving Private Biden)的編輯委員會署名專文,抨擊多數美國主流媒體對擊拜登次子杭特「電郵門」醜聞,輕描淡寫甚至視若無睹,推特和臉書等社交網站甚至出手箝制消息傳播,雙重標準「善待」拜登,好像幫一個3歲小孩爭奪「糖果王國」。

去年8月底,一位據信川普的支持者在波特蘭街頭被Antifa或BLM左翼激進份子槍擊後死亡。《華爾街日報》透露,美聯社9月間即修改內部編輯台方針,要求其記者在報導波特蘭、威斯康辛州基諾沙市(Kenosha)等城市街頭的搶劫、縱火、暴力和不法狀況時,不要用「暴動」(riot)字眼,而應該用「不安」(unrest)取代;《美聯社》甚至告誡記者要審慎使用「打劫」(looting)字眼,原因竟是川普用了這個字眼描述左派示威者的惡行。

文中還點名號稱百年大報的《紐約時報》,在2016年總統選戰最激烈期間,頭版新聞竟出如此離譜標題:「在川普時代,新聞客觀是美國人承受不起的奢侈品。」(In the era of Donald Trump, press objectivity was a luxury America could not afford.)

《華爾街日報》指出,這些媒體在2016年川普競選時就以偏頗報導對付他,但仍無法阻止他勝選,於是在去年「加料」幫川普的對手:絕對不刁難拜登。文末以美國資深作家海明韋(Mark Hemingway)一段評論來總結:看到媒體處理拜登的新聞,「就好像看到某人要確保一個3歲小孩贏得糖果王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