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為補臭氧洞而生 BBC:替代化合物無法分解 威脅人類健康
今年4月初北極上方臭氧層出現史無前例巨大破洞,後又神奇癒合,引全球熱烈關注。(圖擷自Copernicus ECMWF推特)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今年4月初北極上方臭氧層出現史無前例巨大破洞,後又神奇癒合,讓相關議題再度躍上檯面,BBC指出,被用於取代破壞臭氧層的製冷化學物質,雖有「修復」臭氧層的功能,但卻被發現會聚集在大氣中不散,恐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上世紀90年代臭氧層嚴重破洞的議論聲傳遍全球,各國民眾無不深感擔憂,為「修補」臭氧洞,科學家研發出新的化合物來取代對臭氧有破壞力的海龍、氯氟碳化物等作為新的空調製冷劑,然而,這些化合物在近期的研究中被認定無法分解,含量日益提高。
報導指出,1989年《蒙特婁議定書》生效後,各國開始採用對臭氧層危害較小的替代化合物,而科學家近期在北極冰層樣本中陸續找到這些在1990年後被鼓勵使用的製冷化合物,且其含量逐年增加,甚至可追溯到90年代,也就是議定書生效之初。
加拿大多倫多約克大學楊恩教授(Prof Cora Young)表示,目前人類對這些用於取代破壞臭氧層物質的化合物了解不多,但可肯定的是它們正在對環境造成大量汙染,且持續累積而無法分解,目前的水質過濾技術也無法將其濾除。
科學家預測,這些化合物的濃度未來將會大幅提高,可能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影響,帶來包括癌症、肝臟損傷以及生育能力下降等負面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