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人研究穿山甲? 學者嘆:早就被吃沒了...
中國學者感嘆,對於穿山甲的保護措施太慢了,在中國穿山甲早就被吃光了。圖為北市動物園的穿山甲「水里」。(記者沈佩瑤攝)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華盛頓公約(CITES)第17屆大會完全禁止穿山甲國際貿易的決議,在今年1月2日正式生效,但有中國學者感嘆對於生存在中國的中華穿山甲來說,一切保護措施來得太遲,因為中華穿山甲在中國早就被吃光了,甚至連作研究都沒辦法。
根據中國《三聯生活周刊》報導,中國幾乎沒有專門研究穿山甲的學者,據華盛頓公約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的中華穿山甲在過去21年裡數量減少了94%,早在1995年就已經「商業性滅絕」,在中國自然保護區所發現的穿山甲巢穴都是舊洞,觀測到野生穿山甲的紀錄都是10年、20年以前的事,中華穿山甲唯一穩定的族群是生存在台灣的亞種─台灣穿山甲。
中國學者表示,穿山甲在中國被當成食材與藥材,在華南省份會把穿山甲當野味,吃牠的肉,而牠的鱗片則被當成中藥藥材,但其鱗片的主要成份與人類指甲成份相同,同為角質,另外還有傳統迷信認為穿山甲擅長打洞的特性可以治療女子的輸卵管阻塞或不孕,每年都有很大的消耗量。
由於在中國的中華穿山甲基本上已滅絕,現在東南亞與非洲的穿山甲被廣泛獵殺走私,保守估計每年從非法走私販賣的穿山甲可能高達20萬隻以上,絕大多數都是為了滿足亞洲消費者的食用和藥用需求。
中國學者感嘆,就算現在為穿山甲設立專門的自然保護區,也不知從何設起,因為在中國已經找不到野生的穿山甲族群了,中國培育技術也不成熟,目前飼育技術最好的是台灣北市動物園,已經人工繁育到第四代了。
出生在北市動物園的中華穿山甲「芎梧」,是第一隻人工方式哺育帶大的穿山甲,成功飼育經驗讓北市動物園「技驚國際」,去年更派出了一公一母的中華穿山甲「水里」及「穿芎」到德國萊比錫動物園,希望透過台北動物園成功經驗,讓瀕危的穿山甲能夠在德國順利繁殖,穩定穿山甲在歐洲的域外保種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