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躲債掰跟騷? 警方寬鬆審視個案

違反跟騷法常見樣態與個案

違反跟騷法常見樣態與個案

2023/10/10 05:30

記者張瑞楨/專題報導

跟蹤騷擾防制法的立法宗旨,是因二○二一年屏東縣萬丹鄉假車禍真擄人命案,黃姓凶嫌擄走殺害曾姓女子,引發輿論震撼,政府為補足性別暴力保護網的最後一塊拼圖而制定,卻有人將此法律運用於其他用途,最多的案例是「防討債」,且多數是分手情侶的債務糾紛。

中市承辦跟騷法的員警就說,有民眾自稱被跟蹤騷擾,但實際上是債務糾紛,員警會遊說改提「社會秩序維護法」,不過,前男友(前女友)尾隨討債,是單純討錢還是「與性或性別有關」?釐清難度頗高,員警基於保護當事人,通常以寬鬆態度審視個案。

而許多違反跟騷法的被告,也會以對方欠債,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例如雲林縣張姓男子被控跟蹤騷擾,他辯稱是討債,雲林地院法官卻認為,張男宣稱女方欠債,又主動幫女方繳汽車燃料費,兩者矛盾,縱使女方欠錢,也不代表張男能跟蹤騷擾女方,據此核發保護令給女方;另外,高雄市林姓男子以前女友欠他五萬元為由,傳簡訊辱罵髒話,法官不認為是債務糾紛,認定是騷擾女方而判刑二月,可易科罰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社會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