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訊息、詐騙案暴增 產官學界商議解方 曹興誠:推動檢警偵查分工機制
信民協會今邀請產官學界,舉辦「數位媒體平台管理暨自律論壇」,聯電創辦人曹興誠與會分享其肖像遭存股社團盜用等對抗假訊息、網路詐騙的親身經歷。(讀者提供)
〔記者錢利忠/台北報導〕假訊息、電信或網路詐騙,是政府近年來極力打擊的目標;信民協會今邀請產官學界,舉辦「數位媒體平台管理暨自律論壇」,聯電創辦人曹興誠也與會,分享其肖像遭存股社團盜用等對抗假訊息、網路詐騙的親身經歷。對於政府積極推動防詐、打詐,曹擔憂詐騙氾濫,加上罰則過輕,恐導致司法面臨塞車難題,恐落入徒有法條、卻無執行單位的困境,建議推動檢察官與警察「偵查分工機制」。
曹興誠今於會中表示,從數字面來看,台灣去年被詐騙的金額超過60億元,過去5年來,累積超過240億元,要防堵或抓捕、懲罰詐騙分子,需仰賴檢察官,但去年未偵結的刑事案件量,即高達11萬件,新增刑案則達64萬件,換言之,光要處理去年累積的刑案就多達70萬件,對應全台檢察官的人數約800人,以225個工作日換算,平均每位檢察官每日需處理3.7個案件,不僅實務上不可行,也造成司法人才流失。
除了點出司法人力不足的現況,曹興誠也推動檢察官與警察「偵查分工機制」,曹強調:「立法千條,沒有司法又有何用?」因詐騙罰則過輕,導致許多檢察官不願承接刑案,案件送到法院石沉大海,讓檢察官灰心不已;因此,曹興誠主張,5年以下徒刑的小案,可交由警察處理、檢察官起訴,透過警檢雙主辦分工,將有65%的案子可從警察端獲得適當解決,避免司法因塞車造成癱瘓。
除了司法議題之外,曹興誠也針對出於中國武統目的的假訊息滿天飛,表示其憂心;曹興誠指出,「統一絕不是民族大業而是民族大難,誰說不搞台獨就有和平?老共天天騙你,台灣人還幫忙騙。」他回顧1945年全球有60個獨立國家,至今則成長至195個獨立國家,凸顯世界文明趨勢是走向獨立,台灣之所以被稱為民國,關鍵就在於人民是在國家機器與公僕之上。
針對假訊息及詐騙等難解的議題,負責成立打假小組的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與會表示,面對千變萬化的假訊息與詐騙,有五大要點:首先是「合而為一」的態度,政府須推動跨部門合作;其次是「上游清源、下游清淤」,找出源頭,並從法律與技術雙管齊發,技術先行,再備齊法律條文增修;第三是針對通訊流、人流、金流等「減害」,減少接觸、減少誤信、減少損害;第四為「識詐、阻詐、堵詐、懲詐」。第五則是「不接、不聽、不看、不傳、不論」;藉由眾人通力合作,才能有效降低詐騙的衝擊力。
出席論壇的諸位立委也發表看法,立委鄭運鵬指出,已不合時宜的「廣電三法」僅約束傳統媒體,卻無法管制在網路平台的內容,但每當政府要增修相關法律條文,就會出現「政府控制言論自由」的風向,造成立法困難。立委陳以信則表示,詐騙與假訊息嚴重破壞社會對彼此的信賴關係,社會資本的背後便是信賴,若信賴無法成為基礎,便無法累積社會資本,最終造成社會信任崩解。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基礎設施處處長陳春木指出,目前由通傳會擔任統籌機關,匯集數位部、內政部、法務部、國發會與人事總處等單位共同合作,推動6項策略與13項行動方案,從源頭阻斷訊息、減少接觸,要求電信業加強實名認證 (KYC, Know Your Customer),落實風險管理指引。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副署長林俊秀則表示,數位部在堵詐上著重技術面,特別是在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虛擬帳號與遊戲點數等三大領域,也會將駭客能量轉變為紅隊演練,協助電商除BUG。
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平競爭處處長沈麗玉指出,目前除可依據公平交易法第21條,對不實資訊的商業廣告採取相關罰則,若關鍵字廣告有不當攀附的狀況,也有25條可針對廣告主進行處分;此外,公平會也與刑事警察局合作,禁止傳銷事業銷售虛擬通貨,舉辦「識詐」宣導活動,到東部或偏鄉進行詐騙手法教學,阻絕詐騙。
負責成立打假小組的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與會表示,面對千變萬化的假訊息與詐騙,有五大要點。(讀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