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老農操作中耕機不慎身亡 家屬悲籲補助農機搭配訓練

新竹縣1名66歲農友剛獲補助添購圖前中耕機幫助農耕,沒想到卻疑因新手上路、農路濕滑等原因不幸發生意外往生。(記者黃美珠攝)
[記者黃美珠/竹縣報導]新竹縣66歲張姓老農最近經補助買了台中耕管理機要用來翻土做畦種菜,沒想到日前他卻疑因新手上路、加上農路濕滑、陡峭,導致中耕機失控側翻,讓原走在後方的張男直接迎頭撞上、頭部重創,後經緊急送醫搶救仍告不治,家屬含悲今天呼籲農政單位辦理類似補助,最好也能配套要求購買者接受一定時數的操作訓練才能使用,以避免前述悲劇再發生。
縣府農業處表示,農機補助都是透過農會系統直接向中央爭取的,對於前述不幸他們深表遺憾,會把張家心聲向中央反映,提供未來相關政策的參考。
張翁兒子直言,會有前述呼籲主要是考慮我們的農村多是老人家在撐著。他很捨不得爸爸因為這樣1個意外驟逝,如果能從他們血淋淋的教訓喚起各界對老農民務農安全的重視,也算是給爸爸的1個撫慰。
張子說,現在農村普遍是老農在耕作,政府出於好意,補助3分之2的錢讓老人家可以輕鬆買農機代耕以省時、省力。
雖然農機具不像汽、機車行走於馬路上般危險,但其重量、操控的複雜程度一樣也值得重視,就以其父生前獲得補助所買的中耕機為例,大概就有200公斤重,在事發的陡峭、且長了青苔的農路路面上,1個66歲的農民怎麼可能敵得過這台失控的機器?
他說,現在保健、營養、醫療都很進步,老農民就算身體開始退化、甚至有輕微的3高上身,但基本上體力仍都不錯,也都維持著勞動的習慣。
但這類農民的身體機能等其實也已開始退化,不論是學習駕馭機具的能力,或是面臨意外所需的應變能力相對薄弱,所以他才希望農政單位對於申請補助購買農機具的農友們,都應配套要求必須接受一定時數的操作課程訓練,通過才能真正購買、使用。

張姓農友事發時正手推著發動中的中耕機沿著圖右農路準備下田翻土。(記者黃美珠攝)

張姓農友在中耕機失控時,左眼窩重重撞上圖中煞車,煞車都因此被撞掉,可見事發當下撞擊的力道有多大。(記者黃美珠攝)

事發現場在圖左下仍可見當時的水痕,青苔則已被家屬清除。(記者黃美珠攝)

失控的中耕機右側機身因被農路旁的小水泥樁卡住後才沒持續暴衝掉下約1層樓高的駁坎。(記者黃美珠攝)

農路路面仍殘存著事發當天的中耕機刮痕。(記者黃美珠攝)

中耕機被圖左的水泥樁卡住,所以沒有翻落駁坎,倒是張姓農友的斗笠掉落在現場。(記者黃美珠攝)

卡住中耕機的水泥樁。(記者黃美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