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體貼失智症照顧者 慈濟讓妳減輕負擔

葉姓婦人現身說法指出,不是親身經歷,不會瞭解失智症照顧者的辛苦。(記者歐素美攝)

葉姓婦人現身說法指出,不是親身經歷,不會瞭解失智症照顧者的辛苦。(記者歐素美攝)

2015/10/20 16:21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失智症被世界公認為「最難照顧的疾病」,許多家屬因照顧患者壓力大到罹患「照顧者憂鬱症」,台中慈濟醫院身心科醫師許峰碩表示,失智症患者除健忘、生活功能減退外,還可能出現憂鬱、焦慮,甚至易怒、妄想幻覺等症狀,總稱為「失智症的心理與行為症狀」,簡稱BPSD,家屬照顧時若能善用患者健忘等特質,將有助紓解情緒,減輕負擔。

葉姓婦人的媽媽及婆婆先後失智,照顧了幾十年,她表示,失智症患者因腦部變化,極度缺乏安全感,十分依賴照顧者,不是親身經歷,不會瞭解照顧者有多辛苦!

有時患者莫名其妙發脾氣,甚至抗拒照顧,家族、兄弟姐妹因不瞭解而產生誤會,認為媽媽是故意作對,而不願意分擔照顧工作,她因壓力大,一度陷入憂鬱情緒,幸有醫療團隊指導,並不斷加油打氣,才能走出來。

許峰碩指出,失智症患者家裡若不是24小時請看護,就有一個人要失去自己的生活、工作與財富,因為比起照顧臥床、三管慢性病人,照顧失智症難度更高,尤其患者合併BPSD症狀時,幾乎一天24小時都有不同的狀況要處理。

失智症患者多數四肢健全,但一出門就可能找不到回家的路,有的甚至出現暴力傾向或是各式收集癖,大小便不定點,影響居家環境衛生等,致使照顧者整天忐忑不安,因24小時面對不定時出事的壓力,而罹患「照顧者憂鬱症」。

許峰碩說,台中慈濟醫院開辦失智症身心暨家屬支持門診,就是要體貼辛苦的失智症照顧者,希望家屬在照顧長輩之餘,自己也能得到更好的照顧,透過瞭解疾病本質,明白失智長輩其實很像小孩,學不會一般人思考,學習照顧技巧、知道什麼時侯做什麼事,照顧起來就會更順暢。

例如,很多失智症患者明明才吃過飯,卻吵著「怎麼還沒飯吃?」,這時照顧者即可利用患者健忘的特質,順著他的話說「哎喲,是誰忘了讓您吃飯?您去客廳坐,我來看看煮點東西給您吃。」轉移患者注意力,除可兼顧患者情緒,患者或許就暫時忘了剛剛要求吃飯這件事。

許峰碩指評,該門診是希望透過身心科醫師幫助家屬共同學習失智症合併 BPSD 的表現、原因及處理方式,重新建立彼此輪流照顧共識,協助大家量身訂作應對長輩、預防行為惡化的方法,加上藥物配合,以及轉介社會資源,可以增進失智長輩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台中慈濟醫院開辦失智症身心暨家屬支持門診,體貼辛苦的失智症照顧者。(記者歐素美攝)

台中慈濟醫院開辦失智症身心暨家屬支持門診,體貼辛苦的失智症照顧者。(記者歐素美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社會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