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粉塵爆炸有6大因素 這次都發生了

吳鳳科技大學消防系兼任助理教授盧守謙認為影響粉塵爆炸的因素主要有6項,粒度、濃度、紊流、水分、粉塵最小起火能量及多重爆炸,這6項八仙樂園塵爆意外全都發生了。(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八仙樂園27日發生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爆炸意外,造成498人受傷。吳鳳科技大學消防系兼任助理教授盧守謙今投書《聯合報》,他認為影響粉塵爆炸的因素主要有6項,粒度、濃度、紊流、水分、粉塵最小起火能量及多重爆炸,這6項八仙樂園塵爆意外全都發生了。
盧守謙表示,當細粒固體物質分散在空氣中,起燃時會形成特別劇烈與破壞性之爆炸情況,即使不被認為是可燃物質如阿思匹林、鋁或奶粉等,也能產生粉塵爆炸。粉塵爆炸時會釋放大量的能量,即高溫燃燒氣體並使環境空氣升至高溫狀態。這種能量可以點燃附近的可燃物,或導致周圍人員之灼傷。
彩色派對舞台區使用大量彩色疑似玉米粉,此種粒度小、大量噴灑濃度、又使用電風扇造成現場空間大量粉末紊流狀態、在現場設施可能有菸蒂、投射光(高溫電燈泡燈絲)、電氣電弧、靜電放電及摩擦火花等造成粉塵起火所需能量,以上條件都具備的話,空氣中的粉塵會引起整體連鎖爆炸。
盧守謙指出,要防止粉塵爆炸,必須消除火源、增加濕度,主要是要將粉塵濃度抑制在限值以下。他認為主辦單位若是有用水霧,將空氣的相對濕度提高到65%以上,除可減少粉塵飛揚外,還因為水分子能大量吸收粉塵氧化產生的熱量,增加空氣和粉塵的導電性能而減少靜電,使爆炸濃度不易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