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選無論誰勝出 學者:美中競爭格局不變

美國總統大選下週投票揭曉。政治大學東亞所特聘教授寇健文昨表示,無論選舉結果為何,美國大選後的兩岸關係可用「口頭善意不變,實際僵局不變」概括,美中競爭格局也難出現結構性改變。 (美聯社合成照)
〔記者方瑋立/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大選下週投票揭曉,政治大學東亞所特聘教授、國關中心研究員寇健文昨表示,無論選舉結果為何,美國大選後的兩岸關係可用「口頭善意不變,實際僵局不變」概括,美中競爭格局也難出現結構性改變。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馬振坤則指出,美國長期戰略模糊政策無法有效嚇阻中共灰色地帶行動,新任美國總統須嚴防中共恐藉機對台「極限軍事施壓」的風險。
白宮新主人 須防中共對台「極限軍事施壓」
政大國關中心昨舉行二○二四年美國總統大選與兩岸關係座談會,寇健文表示,美、中、台三方基於大國競爭、地緣政治及領導人性格三方面而言,都無法改變美中競爭對抗的僵局,無論從賀錦麗或川普發言來看,儘管做法上會有些不同,但在科技、貿易、軍事、外交各方面競爭的格局,基本方向並不會改變。
寇直言,台灣面對中國壓力和軍事威脅,「找大哥來幫忙」是必然的,賀錦麗若當選,「拜規賀隨」會讓穩定性及台美關係的可預測性相對較高,而川普當選恰好相反,對台灣政治經濟上的壓力會增加。
此外,寇也認為,若習近平二○二七年欲尋求連任,屆時其與普廷、川普、莫迪都已是七、八旬老人,身體老化、認知衰退不可避免,當主要大國都進入老人政治,恐令決策、政局整體穩定產生驟變。
馬振坤表示,美中兩國國防部長於今年五月下旬起已著手推動恢復中斷多年的「美中軍事溝通機制」,而後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與中共軍委副主席張又俠會面,兩國戰區級別指揮官也罕見視訊通話,直接促使中國海警船離開南海仙賓礁,也讓中菲之間仁愛礁、黃岩島等南海衝突趨緩。
馬指出,共軍對台灰色地帶行動及軍事壓迫雖未因此停止,但賴清德總統幾次針對台海現狀的發言並無令人意外之處,因此整體台海情勢、美中軍事關係自五月緊張以來已相對穩定。美國大選後可預期美中兩軍戰區級別指揮官的溝通機制將持續,情勢至明年美國新任總統就職前大致穩定。
但馬振坤也強調,美國一貫的戰略模糊政策,並無法有效嚇阻中共持續對台施壓,以軍事角度而論是失敗的。美國戰略模糊是為嚇阻中國武力犯台,但中共長期與美軍互動以來,已抓到該政策的破口,即以灰色地帶行動對台施壓的戰術,達成不斷測試美國底線、步步進逼的蟒蛇戰略,這會否讓中共認為有空間對台採取進一步「極限軍事施壓」,是新任美國總統必須嚴加防範的。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30日舉行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與兩岸關係座談會,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馬振坤(左起)、政治大學政治系及東亞所特聘教授寇健文、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及國關中心代理主任王信賢、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劉復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陳德昇、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峯出席與談。(記者方瑋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