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四方對話 應對中國威脅有效平台
對於美國、日本、印度與澳洲「四方安全對話」是否會成為「亞洲版北約」?學者郭育仁昨受訪認為,短期內還不會成形,但會成為應對中國威脅非常有效的平台。圖為四國元首視訊對話。(法新社)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美國、日本、印度與澳洲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十二日首次舉行領袖峰會。對於四方對話是否會成為「亞洲版北約」?學者郭育仁昨受訪認為,短期內還不會成形,但會成為應對中國威脅非常有效的平台。
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在美東時間十二日的白宮例行記者會說明會談內容,提及四國領袖對中國沒有任何幻想,討論到包括航行自由和南海及東海免於脅迫等議題,也討論到來自中國的挑戰,但中國議題並非峰會主要議題,焦點放在全球危機。
郭育仁:短期內不會變亞洲版北約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郭育仁表示,「四方安全對話」在前美國總統川普執政時期的二○一九、二○二○年開始具體功能與合作,去年四國外長在日本東京召開會議,就已討論今年要開元首峰會,直到現任美國總統拜登今年執政後,仍維持召開,代表拜登認為四方對話可以用來作為圍堵中國的平台。
然而,郭育仁認為,四方對話短時間不會變成亞洲版北約,因為印太局勢相對歐洲更為複雜,各國與中國的關係深淺不一,不若北約各國有一致明顯的敵人俄羅斯。反觀印太地區各國,包含美日印澳四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就是中國,無法如此非黑即白地指出中國就是敵人,因此在元首聲明也未明指中國,但提到南海的航行自由,無非就是劍指中國。
宋學文:四國應助台參與國際組織
中正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所教授宋學文受訪表示,四方對話日後英、法等國加入,凝聚更多共識與支持,對於拜登來說會較有信心,才會採取對中國強硬的戰略清晰態勢,反之有可能拖時間、取得各國共識。
而四國元首談到航行自由和南海及東海免於脅迫等議題,這兩片海域都在台海周邊,郭育仁認為,台灣守好自己的海空域,就是對區域安全的最大貢獻,特別是在台海中線,美台雙方都知道這是底線不容挑戰,故拜登上任後已三度派艦通過台海,不容海峽中線被中國當成台灣的西南空域挑戰,用灰色地帶的方式「切香腸」。
宋學文指出,若要寄望台灣在維持航行自由扮演角色,四國除了要幫助台灣持續發展軍事和戰備力量,也要幫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進入國際社會,而台灣也要培養國防自主能力,發展不對稱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