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等關稅風暴 陳冲:建議長期分散市場並拓簽FTA

中廣公司今日舉辦「32%關稅,台灣何去何從」研討會,邀請前行政院長陳冲等財經專家出席。左起:趙少康、聶建中、陳冲、朱雲鵬。(記者施曉光攝)
〔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針對美國對貿易國家祭出加徵對等關稅,影響全球金融與貿易市場,中廣公司今日舉辦「32%關稅,台灣何去何從」研討會,邀請前行政院長、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等國內財經專家出席;陳冲建議,台灣在短期作法上要與美國談判,但台灣與美國沒有邦交及自由貿易協定,會比其他國家辛苦,至於長期作法則是應該採取策略,包括分散市場以及開拓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至於此事對於台灣經濟的影響有多大,陳冲指出,並非只有台灣經濟而已,此事連動全球,不能只單獨看台灣,就學理或實務來說,一定會造成物價上漲以及資產價格下跌,包括股市與房市,美國已經明顯可以感受得到。
陳冲表示,川普此舉目的不是關稅,而是要達到某一種戰略目的,也就是要讓各國與美國談判,並且各個擊破,中國強烈反應,則是採取合縱策略;至於賴政府打算從零關稅開始與美方談判,他認為,「方法倒不是很差」,但是否適合台灣,就像美國總統川普說要「吃藥」,每個國家的體質不同,而且台灣與美國沒有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對於媒體詢問台灣還有多少籌碼?陳冲說,大家都在找答案,但台灣的籌碼相當有限,不過仍可採行一些應變方式,那才是真正重要的,至於籌碼,政府有責任去找。
媒體還問,如果他執政會怎麼做?陳冲則說,媒體故意弄陷阱讓他跳,強調這個問題應該是在還沒有發生時就先想好,現在才想已經動作太慢,政府有很多該檢討的地方,但他建議,在短期作法上台灣要推動談判,但因為與美國沒有邦交關係與自由貿易協定,會比其他國家辛苦一點,至於長期作法則是要採取策略,包括分散市場以及爭取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對於媒體詢問,是否可以透過增加對美採購作為談判籌碼,陳冲說,對美採購只是其中一部分,川普的行政命令重點在於「減少商品貿易逆差」,台灣有很多因應方式,擴大採購只是臨時性的方法,並不長久,而且如果一開始就說要增加採購,人家就會知道台灣已經沒牌了,在談判上並非高明技巧。
至於台灣是否應該分散風險到中國市場,陳冲表示,分散市場是對的,而且是分散到美國以外,包括中國,他在週末時就已經聽說很多企業開始派員帶著「007手提包」出國開拓市場,但問題是要如何分散,以及台灣產品適合賣到什麼市場,他認為業者的反應很快,比官方還快。
朱雲鵬:焦點在全球可否形成非美自貿體系
東吳大學商學院教授朱雲鵬指出,美國全球加徵對等關稅的真正焦點,在於全球可否形成一個非美的自由貿易體系,還是全球化隨著關稅戰爭而分崩離析?他認為,全球化會在非美國地區繼續進行下去,而且美國還是受全球化的影響,除非美國廢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他進一步指出,美國以外的進口市場佔全球總進口的份額為84.1%,而且今天的美國早已不是20年甚至40年前的美國,美國佔比只有15.9%,因此未來美國仍會受全球化影響,只是過程中會產生一些震盪。
朱雲鵬認為,中國對美國前10大出口企業中,台商就佔8個,但這些廠商絕對不會完蛋,因為他們早在10年、20年前就已佈局全球,除非美國把最後一條通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切斷。
聶建中:台灣「談判管道不足,guts又不硬」
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聶建中則指出,面對美國關稅大棒,國際反應大致分為報復與投降,採取報性關稅的代表為中國與歐盟,採投降性關稅的有越南與台灣,其中越南是籌碼交換,台灣則是全程繳械,「要5毛給1元」。
他批評,台灣採取不報復的零關稅思維,既不切國際現實,也不符合國人所需,台灣不應該全程繳械,加上台灣對美國「談判管道不足,guts又不硬」,恐怕只會越談越糟。
趙少康:台灣難道非要與中國作對?
前中廣公司董事長趙少康表示,過去大家擔心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如今已經在打了,也就是世界經貿大戰,美國過去推動全球化獲利,但沒想到中國會崛起,因此開始反對全球化,川普掀起這場全球經濟大戰。
趙少康說,美國已經不是過去的美國,台灣光靠美國沒用,對美談判零關稅也有沒用,當全世界開始重組結盟時,台灣不能再依靠美國,而且台灣到底還要不要中國這個市場,還是要繼續靠美國或者南向?他提醒,前總統馬英九時代曾想與中國合作釣魚台問題,日本政府就馬上與台灣簽署漁業協議,印證台灣不該完全倚靠一方,如今世界正在重組,台灣難道非要與中國作對?如果全世界都被美國各個擊破,大家就都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