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鴿肆虐+天氣變化 澎湖今年白膜花生產量堪慮

花生田中出現野鴿肆虐,破壞種下的花生種子。(記者劉禹慶攝)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遠近馳名的澎湖白膜花生,每年5至7月進入採收期,農民農曆年前開始栽種,但今年受到數波鋒面過境澎湖,造成白膜花生剛發芽就枯萎,農民只能無奈重新再播種。主要產區西嶼竹灣又傳出野鴿肆虐,重新播種隔天,一群野鴿就將農民辛苦種下的白膜花生種子,用利嘴一顆顆叨出,造成二度傷害。
去年12月澎湖西嶼出現「野鴿」之亂,由於群鴿飢餓難耐,鎖定農民所種植的菜、葉類作物為目標大肆吃食,導致農民即將收成的農作物嚴重毀損,紛紛製作假人驅趕,鴿群卻完全不懼,農民無奈下只能請求縣府農漁局協助,但野鴿子似乎相當聰明,農漁局所提供的誘捕籠根本毫無效用,目前只能不定時至田中驅趕,希望相關單位能派員用麻醉劑吹箭捕捉處理。
由於白膜花生是澎湖重要農作物,因早熟為第一期收成,帶殼蒸煮口感香甜綿密,保有花生原有的營養與風味,冷凍、熱食均宜,主要產於西嶼鄉與湖西鄉,每年於冬季播種,夏季收成。白膜花生為純手工栽種、施肥、採摘,並未大規模種植,因此每年數量不多,價格也看漲。
白膜花生主要播種期在冬季,首當其衝是東北季風的威脅。澎湖農民為抵擋東北季風的侵襲,將花生種植在石墻防風的農田,以防強風的摧殘,使其得以成長茁壯,形成菜宅觀光景點。今年天候狀況不佳,又傳出野鴿肆虐,讓農民無語問蒼天,一般而言鴿子的嘴喙無法深入埋在地底的花生種子,是否是深度不足,還是有其他原因。

澎湖白膜花生年前栽種,受寒流影響未發苗,因此又重新播種。(記者劉禹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