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伐補償2年才評估一次 盧縣一:原住民是森林守護者不是乞丐
國民黨立委盧縣一(Sasuyu Ruljuwan)表示,禁伐補償是2016年才開始,其概念應是「補足」以前沒有的,他並強調,原住民是森林的守護者,也一直都是森林、土地的主人。(資料照)
〔記者方瑋立/台北報導〕「禁伐補償」成藍白黨團封殺總預算案關鍵之一,主要爭點在一次提升至6萬或漸進式提升至4萬,政院與立院尚未達成共識。國民黨立委盧縣一(Sasuyu Ruljuwan)今(8)向行政院長卓榮泰及原民會主委曾智勇(Ljaucu‧Zingrur)表示,禁伐補償是2016年才開始,其概念應是「補足」以前沒有的,他並強調,原住民是森林的守護者,也一直都是森林、土地的主人,原住民是分享的民族,語言中沒有「乞丐」、也不是乞丐,並沒有要求很多,且該修法重點是每2年依照經濟水準和物價指數再做調整。
盧縣一表示,原住民族可以說是森林的守護者,禁伐補償的原則並不是「補助」,各國碳費市場也在短時間內翻了好幾倍,這個趨勢所代表的是「以前低估了」,現在是恢復到正常的補償,重視綠能、環保的社會,一公頃的森林價值都遠遠超過2000美元(約台幣64500元)。
盧強調,所以森林的價值是多元、生態的概念,現已走到這個地步,就不可能再走回頭路去按照謂「國家合理的推算4萬元」,因為其概念應該是「希望能夠補足以前沒有補足到的」。
盧指出,禁伐補償是2016年才開始,那2016年以前呢?原住民一直都是這些森林的主人,是這個土地的主人,並沒有說要求很多,是從現在開始先補足,且該修法重點是每2年依照物價指數再做調整,如果經濟水準沒到也不可能再調漲。
盧最後說,魯凱、排灣族沒有「乞丐」這個詞,就是用外來語閩南語(臺灣台語)的「乞丐」(音近khit-tsia̍h-tsia̍h)。因為原住民是分享的民族,原住民不是乞丐,所以世界觀和想法中沒有「去求別人」。他並呼籲政院尊重原民的想法和通過的法律,保護森林,改變思維。
至於盧縣一詢問卓揆提出4萬元的論調基礎和理由為何?卓榮泰答詢表示,任何的補償、補助跟福利的措施都一樣,都應朝合理方向進展,也應考量國家財政能夠循序漸進,很難期待一步到位。
卓榮泰說,他知道再多的補償,對原住民精神、領域、文化或生活上,都無法達成百分之百,但希望能夠盡最大之力。至於為何提出4萬元,卓說,這是他認為循序漸進,可以慢慢地達到的境界跟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