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防天坑檢測高風險熱點 林延鳳:不確定黑數多 要求全面普查
台北市大同區赤峰街8巷口路面14日塌陷,出現長約2米、深度達1.5米的天坑。(資料照,記者蔡思培攝)
〔記者楊心慧/台北報導〕台北市今年多次發生大型天坑,台北市新工處為加以防範,在下半年度1000萬元預算,列出132處優先施作「透地雷達」,檢測高風險熱點,大同區赤峰街前天再度出現天坑,市議員林延鳳卻發現並未被列在內,顯示高風險路段仍充斥不確定黑數,她也批評市府若只顧熱點恐會漏點,要求全面普查「側溝、管線、道路、工地」。
林延鳳表示,為實施透地雷達檢測,光是盤點「近3年自來水處、水利處及衛工處管線搶修案件半徑5公尺範圍內,有道路坑洞及隆起凹陷案件」竟耗費近四週,顯見過去雖有道管中心,資料卻無系統性管理,老舊管線資訊掌握不精確、局處分工巡查機制失靈,導致維護更加困難,無法防範道路塌陷於未然。
林延鳳指出,近3年半徑5公尺範圍內道路坑洞、隆起凹陷有132處,其中內湖區成功路2段250巷口3年內五度發生,今年7月曾有天坑的大同區南京貴德街口則曾發生3次,而統計發生1次最多有96處、占比逾7成,代表許多案件都是初次發生,前天發生的「赤峰街天坑」卻不在此列。
林延鳳認為,新工處此次盤點立意雖好,卻恐治標不治本,過去曾發生塌陷的路段,應當要追究一再發生是否為檢修不確實,而非將之當成「熱點」,反忽略其他從未發生過,卻有潛在危險的路段,如果像過去抱持「巡查散漫,出事再查」的態度,可能會重演建管處抽查量能不足,間接造成「基泰大直」慘案。
林延鳳說,赤峰街天坑發生時,現場一度認為是不知何時、由何單位設置的不明空管,穿過水溝壁所致,外界分析指出該空管位處淺層,應非該路段深層塌陷主因,市府卻在未釐清事實前就急於回填,潛在危險恐怕並無排除,這很可能就是過去天坑在同地一再發生的原因。
林延鳳呼籲,應加速、加強處理「側溝、管線、道路、工地」的四項目全面普查,並給予充分預算支持,擴大查驗範圍,在取得資訊、找出痛點改善後,結合明年度資訊局「智慧城市創新實證計畫」,向各界「廣發英雄帖」建置非人力巡查方案,用創新作法解決問題。
台北市工務局回應,近期接續發生道路塌陷,市府已召開「本市道路坍塌預防機制」跨局處研商會議,要求新工處加強路面巡查,並針對近3年管線單位搶修位置半徑5公尺範圍內,曾發生路面坑洞凹陷或隆起紀錄的位置,列為風險熱區,由新工處優先進行第1階段透地雷達檢測,以及早發現問題並解決。
工務局指出,已同步請各水系管線單位,針對管線曾發生損害並已修復路段,及管線建置時間較早,或五年內未經人工或CCTV巡檢管線內部的管線,除由管線單位加強自主巡檢外,提供建議進行透地雷達檢測路段,由新工處列入第2階段進行透地雷達檢測,以雙向管控方式進行預防作業,至於預算將視實際執行情形,可再酌予調整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