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正紀念堂 史哲:透過威權體制創造的「偉人」不正常
文化部長史哲接受專訪,透露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方針。(記者于安亭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今天是228事件76週年,中正紀念堂轉型議題也持續受各界關注。新任文化部長史哲接受本報《官我什麼事》節目專訪,首度直面「轉型正義」相關議題表示,站在文化部的角度,求取「和解」的方法,把它當作一個文化反省,或是文化傳承記取教訓的一環,最關鍵的就是中正紀念堂。
史哲首次透露個人對轉型正義的看法,雖然從台灣民主化以來,這個課題就一直被討論,但大家恐怕會覺得,討論這麼久好像沒有得到結論,即便經過鄭麗君、李永得兩位前任文化部長,已開過非常多全國的公民會議,凝聚了相關的意見跟看法並記錄成冊,甚至也進行了一個空間的想像競圖,希望透過各方對空間改造的公開討論,進一步談未來的可能性。但若與其他國家相比,台灣好像一直沒有比較明確的進度,或更斷然的處置。
史哲表示,「這世界上有偉人,偉人不一定有什麼不好,可是透過威權的權力體制所創造出來的偉人,在民主自由開放的社會裡面,其實是不大正常。」史哲坦承自己上任第2天就去了一趟中正紀念堂,真正從上到下好好走了一遍,回想到1990年野百合學運,他坐在廣場上,而今33年過去了,站在銅像前看著廣場,頗有感概。
「再看那個銅像,確實是大到比我想像中的還大,比我40年前還是小學生時來看給我想像中還要更大。大家不要忘記,台灣成群結隊的銅像都拆完在桃園,所以我就在想說,這個工程確實這麼多年很難進行,也不是沒有它的原因,確實是很龐大、巨大,工法上確實很難。」
「在威權體制底下的中正紀念堂及其園區,確實是一個威權底下的精密的配置,」史哲說,「銅像往前望去左右兩邊兩廳院,這象徵什麼?他不是單純一個政治的圖像而已,他兩邊的兩廳院代表國家表演藝術的殿堂,同樣的中正紀念堂園區很大,它也是一個市民休閒生活之地,在這邊可以看到非常多的觀光客嘻嘻哈哈,他們其實不是真正在關心台灣的歷史過程,只有一直拍照,它其實已經觀光化、娛樂化了。」
「這件事其實也變得讓我們不得不深省,我們到底要用什麼樣的手法、方式來達成我們的轉型正義?在這個中正紀念堂上的做法,我覺得真的值得深思。」史哲強調,這是一個一直在進行當中的事情,但在手法、作法上,恐怕也要用更新時代的方法來思考。
文化部長史哲接受本報《官我什麼事》節目專訪,首度直面「轉型正義」提出個人看法。(翻攝自《官我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