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鮮姑照夭鏡》小心「另類武統」!中國用語大舉進攻洗腦台灣

2020/10/23 11:00

〔記者楊久瑩、陳怡君、黃杏雅、姜凱玲/台北報導〕中國用語全面洗腦台灣,已嚴重到讓台灣人渾然不覺!包括接地氣、小鮮肉、網紅、立馬這些用語幾乎已深植台灣民眾的腦袋,特別的是,中國流行語的滲透力雖強,部分用語仍讓台灣民眾無法忍受,其中又以「視頻」兩字最讓人倒彈,批踢踢網上一旦出現這兩個字,不只會被糾正,還會被噓爆!

「接地氣,我覺得很台灣耶!」、「立馬,我常在用,真的是中國用語?」這一集的《鮮姑照夭鏡》節目探討超級夭壽的中國語滲透台灣現象,上街實測發現,多數民眾對台灣或中國用語已難清楚辨識,其中,有人誤把中國用語當成台灣在地語言,有人甚至已經忘了台灣話該怎麼說。

顏值、立馬、視頻、水平、接地氣、牛逼、頭香、小鮮肉、網紅、走心、鄉民、咩噗、當我塑膠,請問,以上有哪幾組用語來自中國?(答案公布於新聞的最後)

實測結果,台灣民眾最容易辨識的中國用語是視頻、牛逼、走心,讓民眾難以辨識的中國用語則有小鮮肉、網紅、立馬、接地氣等。

「影片就影片,幹嘛說視頻,你大陸來的喔?」、「什麼視頻(翻白眼),等著被噓!」除了可以明確被影片取代的視頻二字,多數中國用語因為常被公眾人物、媒體、網路、戲劇影片使用,已不知不覺成了流行語,包括行政院長蘇貞昌於自己臉書都曾秀出大大的「接地氣」三字,有受訪民眾覺得說中國用語「沒關係」、「有那麼嚴重嗎?」,但也有人憂心,「台灣在地用語早晚都會被忘光!」

台灣師範大學教授黃涵榆提醒,「別把語言歸語言、政治歸政治,從來就沒有一種語言單純只是語言!」最近中國的訊息農場散播假消息,甚至會刻意避開中國用語、操作繁體字,用字遣詞模糊到讓人無法辨識;一旦語言長期無意識地被制約,說話已經跟中國人一樣,要再談反抗就來不及了。

民進黨立委、台大社會系教授范雲則憂心,台灣自製的兒少節目少得可憐、不到5%,中國的市場大、產品多,但口音跟用語都跟台灣不同,長期下來對下一代的語言文化影響極大。2018年歐盟通過一個法令,要求歐洲國家的影音平台要保障30%的本土製品,還規定美國Netflix影音串流等跨國公司要有一定的捐獻支持歐洲本土影音內容,作法值得參考。

教授黃涵榆則認為,除了政府、媒體應帶頭多使用台灣在地用語,他強烈的建議政府應多舉辦公聽會,讓學者專家、教師們注意,進而能因應、形成政策方向。

《街訪答案》中國用語:顏值、立馬、視頻、水平、接地氣、牛逼、小鮮肉、網紅、走心。

【更多內容 請見影片】

「視頻」、「高清」,這些逐漸融合進我們日常生活的用語,其實暗藏著中國滲透危機。(法新社)

「視頻」、「高清」,這些逐漸融合進我們日常生活的用語,其實暗藏著中國滲透危機。(法新社)

訂閱【自由追新聞】

全新的視界!新聞話題不漏接,快訂閱YouTube 【自由追新聞】,記得開啟小鈴鐺哦!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政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