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產限懷孕8週內」公投提案 醫界憂:恐帶來更多問題

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呼籲,台灣女性的人權必須被更完整地尊重與保障。(資料照)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日前宗教團體提出公投提案,希望將「優生保健法施行細則」中的人工流產應於「妊娠24週內施行」修正為「妊娠8週內施行」,中選會公告10月23日舉行聽證釐清爭點,醫界與民團對此公投提案則持反對立場,擔心從國外經驗來看,恐帶來更多社會問題。
縮短人工流產可施行期間的公投提案又稱為「心跳法案」,主張「當心臟跳動,他就是一個生命」,維護生命權,不容剝奪。
不過,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表示,醫界多持反對立場,主要是有些月經不規則的女性,發現懷孕時,可能已經8週,加上未成年或性侵懷孕的弱勢族群,往往需要一些接受的時間,如此限縮人工流產,恐怕是「強人所難」,甚至可能造成走向地下墮胎。
黃閔照指出,過去羅馬尼亞就曾因限縮人工流產可施行期間,造成有錢人轉往國外墮胎,其他經濟能力不足的民眾則是轉往地下墮胎,結果孕婦死亡率上升,威脅女性健康,反而引發更多社會問題。如今除了宗教因素外,世界醫學趨勢均是尊重女性自主權,以保護女性健康為優先。
此外,黃閔照提到,許多基因檢測時機或結果都在妊娠8週以後,多半在20週左右會較清楚,若發現問題卻無法人工流產,未必每個家庭均有經濟能力承受。
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也表態反對此公投提案,強調該提案將女人與胎兒對立,將選擇人工流產的女性,推至「殺嬰」的位置,更藉著國家處在少子化的恐慌,將墮胎女性犯罪化、污名化。不過,有些女性是別無選擇而中止妊娠,呼籲台灣女性的人權必須被更完整地尊重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