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中求學任教要三思 過來人:言論管制下校園氣氛苦悶
國祭出對台31條,磁吸台灣學生與博士赴中發展,曾在中國求學與任教長達12年、現任政大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的李政亮表示,中國建立個人檔案,嚴密觀察與紀錄每個人的政治態度、在組織與學校的發展等動向,「日常生活都可感受到無所不在的國家權力」。(記者鍾麗華攝)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中國祭出對台31條,磁吸台灣學生與博士赴中發展,曾在中國求學與任教長達12年、現任政大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的李政亮表示,台灣年輕人習慣民主與自由,但在愛國主義與言論管制下,中國的校園氣氛苦悶。而且中國建立個人檔案,嚴密觀察與紀錄每個人的政治態度、在組織與學校的發展等動向,「日常生活都可感受到無所不在的國家權力」。
李政亮擔任過民進黨立委助理,在2000年總統大選曾加入扁團隊助選,大選後的參訪行程,讓他感受到「中國不在自己的知識架構」,帶著近距離觀察中國社會的好奇,決定就讀北京大學博士班,不過,畢業時卻因學歷不被台灣承認,只能留在中國找教職。
李回憶,當時申請3所大學,有的學校在他試教後,幾乎要錄取了,卻卡在黨委書記,「中國的學校人事權實際掌握在黨委書記手裡」;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在面試時有人問,「台灣人能適應中國嚴格的言論管制嗎?」這個提問反而像是提醒他,在言論管制下,大學校園的苦悶。
最後他進入天津南開大學執教,4年後卻也遭無預警解聘。李說,當時是暑假,學校課程與教室都排好了,他卻突然收到電郵通知不續聘,雖說他是一年一聘,但按照勞動合同法,不續聘前半年前應先通知當事人,但校方未依約定,也沒說明解聘理由,他猜測應是與出版《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有關》。不過,書是在台灣出版,卻被校方掌握,他認為,「兩岸交流其實也是所謂監視網快速形成」。
李的特殊經驗還有中國的個人檔案制度,他解釋,檔案跟著人走,隨著求學、工作而移轉,裡面有所屬單位對個人評價與評語,這應是祕密的,但可能因當時台生在中國工作的人有限,校方在他畢業時發還檔案,檔案裡對他詳細地觀察、描述與監視,而檔案是誰寫的?他不願推測,卻認為這有「人性幽暗的一面」。
台灣的大學自由開放,李說,南開全校運動會中,入場儀式集體喊著「鍛鍊身體、復興中華」的口號,他在批閱學生的報告,總會看到學生在結尾加上一段愛國的民族主義表述,例如討論中國搖滾歌手崔健時,學生會總結到「根源於西方搖滾樂,如何在中國的土壤健康地發展」;談到法國拍賣圓明園獸首,學生則是回答「中國強大了,這些文物就很容易追回」,在愛國教育下,「學生無法用自己的話、說自己的觀點」。
李認為,現在台灣年輕人對自由、民主的要求,跟陽光、空氣和水一樣重要,若到中國生活一定會很不適應。不過,很多台灣博士赴中任教,是迫於現實的無奈,在中國人治的制度下,也很難做好職涯規劃。至於赴中就學的學生可能著眼於4年後的就業市場,但中美貿易戰開打,未來變數很大,赴中前宜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