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P要大數據分析車流 她點出台灣人矛盾心理

苗博雅認為,大數據分析應要有其「法源」和「去識別化」的前提才能使用。(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北市交通大打結已造成民怨沸騰,市長柯文哲也提出了不少解決方案,其中一項為裝設eTag來分析台北交通流量。但社民黨苗博雅認為,這類大數據的引用必須要有「法源依據」與「去識別化」的前提,否則就只是個「無差別跟蹤狂」。
苗博雅在臉書上談到,柯文哲提議要使用eTage追蹤台北車流量,不少人都持贊成意見。但苗博雅表示,台灣人對於騷擾行為非常敏感,甚至在路上被別人瞧一眼都會渾身不自在,但當政府或財團要對所有人進行海量數據分析時,民眾反而沒有特別的警覺性,她認為這是很特別的社會心理
苗博雅猜測,可能是許多民眾心中還存在著黨國教育所遺留下來的觀念,會覺得政府與財團都不會拿這些資料來做壞事。她對此諷刺地說,「被變態肥宅跟蹤是心驚驚,但如果是被政府或財團用監視器、塑膠貨幣、晶片跟蹤就沒關係。」
苗博雅強調,她其實沒有反對大數據分析,但這必須在擁有「法源」和「去識別化」的前提下來實行,否則,「就只是個無差別跟蹤狂而已。」
昨天評論了eTag救塞車的政策後,順便瀏覽了各大網路空間的留言,發現一個奇妙的現象。一般而言,台灣人對被騷擾很敏感,連在路上被別人盯著瞧都會覺得不舒服,更不用說被紀錄行蹤還研究分析,幾點幾分去了哪個路口、捷運站、在哪家商店消費、買什麼,...
由苗博雅 MiaoPoya 貼上了 2016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