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國慶演說 馬盼下任總統沿用現行兩岸政策
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04年國慶大會今天上午在總統府前廣場舉行,馬英九總統也發表任內最後的國慶演說。(記者廖振輝攝)
〔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04年國慶大會今天上午將在總統府前廣場舉行,馬英九總統發表國慶演說時,當場向坐在觀禮台上,明年可能當選中華民國總統的幾位總統參選人隔空喊話,「臺灣共識」與「兩岸共識」就是讓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產生良性循環的基礎,「如果下一任總統願意沿用,兩岸關係將繼續平順。」
談到最自豪的兩岸政策,馬英九說,7年多來他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將臺灣海峽從東亞的戰爭熱點,轉變為和平大道,贏得國際社會普遍肯定,「維持現狀」已經成為臺灣共識,朝野政黨領袖也都不約而同支持「維持現狀」,確實相當難得,這也再次證明政府七年來的兩岸政策,不但沒有「親中賣臺」或「矮化主權」,反而成為民意的主流,兩岸目前正處於隔海分治66年來最和平繁榮的時期,與民國97年以前那種衝突對立的「現狀」,完全不同。
他強調,7年來國際環境變得友善,兩岸關係改善是主要因素,臺美關係的提升就是見證,兩岸不再進行惡性競爭,擺脫了「支票簿外交」等負面的國際觀感,這就是因為政府以創新思維,同時處理「兩岸」與「國際」這兩組關係,創造出了一套嶄新的「活路外交」。
馬英九指出,七年來中華民國的國際形象變好了,從民國86年到他上任前的96年,全球只有54個國家與地區,給予我國人民免簽證、落地簽證或簽證便利,如今已經擴大到153個,增加99個,這是空前的成長,境外旅客也更喜歡來臺灣,去年達到991萬人,是他上任前的2.6倍,成長率全球第2,創造超過4000億臺幣的觀光收入。
他強調,7年前,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彼此原是惡性循環,他已經扭轉為良性循環,「現在,臺灣多數人要維持的是什麼樣的現狀?就是這個良性循環的『現狀』!」
不過,他也說,這個現狀未來能否維持,「坦白說,我確實很憂慮」,他呼籲兩岸關係必須堅持原則,才能維持現狀,一旦偏離原則,現狀就會改變,又回到七年多前兩岸關係停滯、國際關係生變的困境,而兩岸關係七年來得以維持現狀的五項原則就是:
一、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這是有近八成民意支持的「臺灣共識」。
二、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這是由臺灣提出、大陸接受、有五成以上民意支持的「兩岸共識」。
三、「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交流原則。
四、「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協商原則。
五、「對等、尊嚴、互惠」的互動原則。
他說,這五個原則中,又以第二個原則「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最為重要,「九二共識」依據就是我國憲法,我方表達的「一中」當然就是中華民國,絕不會是「兩個中國」、「一中一臺」、或「臺灣獨立」,如果沒有「九二共識」,維持現狀就只是一句口號、一句空話,不可能具體落實,也不可能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他並向坐在觀禮台上,明年可能當選中華民國總統的幾位總統參選人隔空喊話,「臺灣共識」與「兩岸共識」就是讓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產生良性循環的基礎,「如果下一任總統願意沿用,兩岸關係將繼續平順。」
他強調,不論哪一位當選總統,就職時依據憲法第四十八條宣誓,誓詞第一句就是「余謹以至誠,向全國人民宣誓,余必遵守憲法」,因此,「一位中華民國總統,接受依據中華民國憲法達成的『九二共識』,合憲合法,理所當然,有什麼困難呢?」
在結語時,馬英九再強調,在他任內兩岸關係越來越和平穩定,「但是,在國慶日的今天,我特別說出我的憂慮,一方面基於國家領導人的責任,二方面也是基於我對臺灣的感情。『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有必要在這個重要的場合,讓所有國人明白,臺灣將會面對什麼樣的未來,以及因應的方法。」
此外,對於中國當局最近就抗戰歷史提出「共享史料、共寫史書」的建議,馬英九也首度回應表示,政府抱持開放態度,並願意在「對等互惠」、「檔案公開」、「不設禁區」、「自由研究」的原則之下進行,而且不排除外國學者專家的參與,相信雙方如能誠實面對歷史,將拉近兩岸人民距離,有助兩岸和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