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籲落實基本工資精神、健全審議
台灣教授協會等團體發表對未來基本工資制度的期待。右起:青平台基金會副執行長陳錦稷、文大勞工系副教授李健鴻、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呂忠津、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系助理教授陳俐甫。(記者黃邦平攝)
〔記者黃邦平/台北報導〕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上週通過明年7月將調高基本工資為月薪2萬8元、時薪120元,學者認為,依舊偏離維持勞工基本生活水準的立法精神,未來審議機制也該入法,以求健全。
台灣教授協會、青平台基金會與台灣勞工陣線今天召開記者會,闡述對基本工資未來的期盼。
文化大學勞工關係系副教授李健鴻批評,過去台灣調整基本工資通常只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像今年多了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年不一樣,最後審議淪為現場喊價,太多政治考量,難怪會引起外界反彈,調整的結論勞工也不一定接受;他認為可援引團體協約法中的誠信協商原則精神,勞資都有義務出席、盡最大可能參與,把原本用在企業內的原則拉高到國家層次,修法建立更完整機制。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指出,基本工資是最廉價、最不需成本的經濟政策,調高一點,中低收入勞工的收入就增加很多,消費增加、經濟成長,應該效法新加坡、日本,馬上啟動調查,財團獲利有哪些是靠租稅優惠、政府補貼,要求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把獲利分享給勞工。
林向愷說,就算基本工資調高到2萬元,怎麼夠維持勞工基本生活?他認為這是落入資方的陷阱,也反對以公式取代審議機制,主張審議委員會應提高層級,到由行政院長召集。
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系助理教授陳俐甫說,從真正會用到基本工資的人來看,通常是剛就業的年輕人、退休後再就業的中高齡者、子女養大後重新就業的婦女,尤其是年輕人,過低的工資已經剝奪了他們的未來和希望。
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廉說,月基本工資明年7月調高735元,平均每天24.5元,「連買個御飯糰都不夠」,過去一直未清楚定義基本工資,他主張在母法(勞基法)內明定基本工資審議會召開時程、調整的參數,才能避免政治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