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療法大突破!癱瘓老鼠2週恢復行走 可望進行人體試驗
成年哺乳動物的神經元在自然狀況下無法再生,是人類脊髓損傷常導致嚴重且永久性殘疾如癱瘓的主要原因。(法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成年哺乳動物的神經元在自然狀況下無法再生,是人類脊髓損傷常導致嚴重且永久性殘疾如癱瘓的主要原因,最新一份研究顯示,最新的基因療法可幫助下半身癱瘓的老鼠,在接受治療2至3週後恢復後肢行走能力。
最新發表於《自然》期刊的研究報告中,科學家利用基因療法對後肢癱瘓的實驗小鼠進行治療,發現牠們在接受治療後2至3週就開始以四肢行走,在8週後這些小鼠的後肢甚至可以完全直立承重。
德國波鴻魯爾大學(Ruhr University Bochum)的研究人員先是誘導癱瘓老鼠運動皮層神經細胞產生一種名為超級白細胞介素6(hIL-6)的DNA,經過基因工程處理後,再注射帶有該DNA的腺相關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到這些老鼠體內,成功刺激小鼠受損的脊髓神經再生。
在哺乳類動物的基因藍圖中,這種復原方式無法自然產生,這意味著只能透過基因工程達成,而此研究證實了科學家的構想是正確的,受損脊髓神經元確實有辦法復原。
報告顯示,本實驗性療程對脊髓受傷約30分鐘後的小鼠確實有療效,目前科學家正試圖在脊髓受傷後有相當時間的小鼠身上複製此結果,以便將此研究進一步拓展到人體臨床試驗階段。
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研究再生神經元的方法,但至今尚未找到治癒癱瘓的療法,若此基因療法進一步取得臨床研究上的進展,因脊髓受傷而導致癱瘓的人們未來可望擺脫輪椅並獲得新生。
因脊髓損傷而下肢癱瘓的小鼠接受基因療法後重獲行走能力,左為接受治療前,右為治療後。(擷取自Nature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