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龍潭湖今年首批圓吻鯝魚 溯溪產卵

礁溪龍潭湖圓吻鯝魚出現今年首批溯溪產卵。(記者游明金攝)

礁溪龍潭湖圓吻鯝魚出現今年首批溯溪產卵。(記者游明金攝)

2016/05/14 08:00

村長籲平台看魚不要碰觸

〔記者游明金/宜蘭報導〕宜蘭縣礁溪龍潭湖圓吻鯝魚昨出現今年首批溯溪產卵景象,一群群鯝魚逆流而上,成了奇特景觀,預計將維持三天。龍潭村長李志文說,每年端午節前後都會出現鯝魚逆流溯溪,分批接力繁衍完成「魚水之歡」,社區觀魚平台已完成,希望遊客在平台觀賞,不要碰觸鯝魚。

農委會七十九年出版的「野生調查手冊」記載,已絕種的圓吻鯝魚在龍潭湖域被發現,每年端午節前後都會溯溪「產卵」,成為奇觀。圓吻鯝魚俗稱「鯁仔魚」,是台灣原生魚種,分布在淡水河系及宜蘭地區河系湖沼,曾被認為不敵外來種而消失。

昨天一早,社區民眾發現龍潭湖的鯝魚開始「力爭上游」,李志文說,龍潭湖生態環境很好,每年接近端午節,是鯝角成熟期會產卵,鯝魚有個習性,在產卵時會靠水來沖刷或靠湖邊的雜草磨擦,刺激排卵或射精。

他指出,鯝魚是體外受精,只要水流夠就會溯溪產卵,社區在十五年前發現這種情形,開始對附近野溪進行復育,保持生態環境與習性,做為鯝魚產卵重要基地,也成了社區特色。

預計停留3天後回湖

出現社區今年擴建鯝魚管理平台,為了讓遊客盡興觀察,增加許多遊憩點,並把接近湖口地方做了圍籬圈住,希望遊客不要進去侵擾;李志文說,今年鯝魚提早約半個月出現,昨天開始溯溪,這批預計停留三天。

他呼籲遊客站在觀魚平台觀賞,不要靠近湖邊、不要碰觸鯝魚;如果帶寵物來希望能夠加鍊,不然的話會跑到水裡,對鯝魚生態環境是不好的。鯝魚產卵後會回到湖裡,約一星期後再由另一批接力而上,這段期間約有廿萬尾完成「魚水之歡」。

社區完成觀魚平台,希望遊客不要碰觸鯝魚。(記者游明金攝)

社區完成觀魚平台,希望遊客不要碰觸鯝魚。(記者游明金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