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時多雲

臺北市 16-18 ℃

【震碎家園 災民思重建茫與忙】維冠災民無家可歸 半輩子辛勞只剩負債

歷經地震死裡逃生,一家四口暫住在飯店內,看著家人熟睡的面容,對侯佳宏而言,「全家人可以平安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記者林孟婷翻攝)

歷經地震死裡逃生,一家四口暫住在飯店內,看著家人熟睡的面容,對侯佳宏而言,「全家人可以平安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記者林孟婷翻攝)

2016/03/03 08:00

記者林孟婷、唐在馨/專題報導

小年夜的那一場地震,讓維冠金龍大樓粉碎,也讓很多人的家庭為之破碎,倖存者面對親人罹難的椎心之痛,更需面對往後漫長重建之路以及接踵而來的安置、經濟等問題,受災戶心中茫然:「只希望新聞熱度過後,政府不要忘了我們」,「何時能夠回家?」更是不少人的心中疑問。

孩子想回家 爸媽安撫︰平安就是幸福

「爸爸,我們要回家了嗎?」原本住在維冠大樓B棟十一樓的侯佳宏,一家四口即將從安置的飯店搬到新租的房子,面臨三歲兒子的詢問,讓他不知該如何回答,雖然打拚買的房子倒了,所有東西、證件都不見了,「至少一家人都是平安的」,「以前的家,不在了」,一切只能從頭再來。

住在C棟六樓的王智鵬,在政府安排下,與太太以及三歲女兒先暫住在飯店內,本月份也將搬到新租的套房,雖然租屋處沒有以前房子空間來得大,但王智鵬說:「一家三口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

「女兒常常問我什麼時候要回家」,孩子的童言童語,卻讓大人心中充滿不捨,他只能跟女兒回答:「爸爸媽媽在哪裡,家就在哪裡」,一家三口只要在一起,那個「家」,就是「城堡」。

而在地震後被救出時童言童語引起大家關心的「思樂冰女孩」林素琴,目前和家人住在社會住宅,她的爸爸說,孩子已經回到學校上課,在老師同學陪伴之下,素琴漸漸展開笑顏,但晚上睡覺時仍會怕,家長也只能「盡力陪伴她走出恐懼」。

住在G棟十三樓的龔江柳來台五年,當初與先生努力工作存錢買房,去年先生過世,龔江柳認為在台灣至少還有安身之處,事發當時她正回到中國探視家人,姊姊一家三口南下旅遊,於是將房子借給姊姊和家人暫住,沒想到一場地震帶走姊姊一家人,讓她傷痛欲絕。

「只是想要有個家,為什麼這麼難!」事發後龔江柳回到原地,靜靜地看著原本高聳的大樓如今成為平地,「我與先生的回憶沒了,我的親人也不在了」,這樣的痛,一輩子都忘不掉。

受困獲救的維冠大樓住戶李宗典,送醫急救後左腿截肢,一家八口只有他被救出,李宗典現由姊姊家人細心照料,目前已經轉至普通病房,未來將面對漫長的復健之路,家屬說,只想讓宗典好好休養,後續的事情目前不多想。

房貸雖展延 利息、租屋費用依然沉重

後續該如何面對,是許多受災戶心中痛,在南科園區工作的王智鵬,相當感謝公司的體諒,讓他可以請假處理家中事情,但後續仍需面對許多問題,王智鵬說「經濟壓力是受災戶立即面對的問題」。

王智鵬表示,太太目前待業中、專心照顧女兒,雖然政府有租屋補貼,但畢竟只有兩年時間,此外,雖然銀行五年內不會催繳貸款,「但這五年的利息也是照算」,只是還款時間往後延,利息卻沒有減輕,五年後一樣要面臨龐大的還款壓力。

外配失配偶 沒身分、沒補助壓力逼人

侯佳宏也面臨相同問題,當初在家人幫忙之下籌到買房頭期款,再透過銀行貸款完成購屋夢想,如今家沒了,但房貸仍要支付,「房貸、利息、租屋費用,加上小孩的教育費用」,想到往後的日子,心中的沉重又更加深了一層。

龔江柳除了面對房貸壓力,也面臨找工作以及戶籍等問題,她說,因在台灣居留還不到六年,無法取得身分證、戶籍認定,只持有長期居留證,也因為她沒有身分證、戶籍,災後相關的補助都以戶籍認定,所以安遷補助、租金補貼等都無法取得,申請相關補助都被打回票,到目前還無法解決,由於龔江柳的先生已經身亡、也無子女,依法可能將面臨被要求限期離境的情形,她無奈地說,「逃過了地震災難,卻成為真正無家可歸的人球,這種種的壓力,已經讓我喘不過氣」。

未來該如何?這問題是許多受災戶心中的疑問,「不敢想也無力再去想」,對受災戶而言,現在面對的問題都已無力解決,「怎還有能力去想到未來?」而「政府到底還能給大家多少協助?」也成為很多人心中共同的問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