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P上任週年 市政總檢討》產業篇~為住民、商圈解套 修自治條例
重要產業政策評比表。(製表:記者蕭婷方)
記者蕭婷方/特稿
檢視北市今年產業政策,今年大力聚焦解決「沉痾」,市府擬立法、修改自治條例,改以「在地共識」解決長久以來商圈、臨時攤販集中場與住民衝突,雖獲基層力挺,但是否立法即可整合民意仍有執行上的變數。產業軟硬體建設方面,硬體建設以市場改建最為積極,但困難度也最高;而「軟體」面則積極改變商圈補助形式,雖跳脫以往砸錢宣傳無效果的限制,卻因與基層連接不足飽受批評。此外,柯自九月以來,每週定期舉辦市長與產業界「早餐會」,聽取各方意見,但是否能內化成具體產業政策,還需時間檢驗。
北市為亞洲典型的「住商」混合城市,但小吃、夜市與商圈等庶民攤商,與在地住民越來越注重生活品質逐漸出現衝突,今年產發局提出《台北市特色生活商圈發展自治條例》草案,並擬修《台北市攤販管理自治條例》,只要在地居民與攤商達成共識並遵守相關規範,即使與部分管制法規相悖,也可共存尋求解套,一旦法令通過,執行上如何整合民意、達成共識,將成師大商圈等長年難解問題能否解套關鍵。
市長定期早餐會 聽取產業意見
柯文哲上任後直言「最討厭像煙火那種一次性活動」,所以牛肉麵節喊卡,各項活動都縮水或停辦,雖省了錢,但卻沒有促進商圈發展的配套措施銜接,再加上商圈行銷活動補助改由社區改造團隊進駐重點商圈,「由下而上」凝聚在地居民與店家共識後,再為商圈轉型找出路,此替代性做法無法立即反映在營業額上,且進駐團隊執行想像又常與店家意見相左,短時間難見具體成效。
論及中小企業與北市多元商業政策,市府與企業界每週六閉門會談,市長聆聽基層意見「誠意十足」,但至今包括如何扶植中小企業,推動產業升級仍未有具體成效,產業政策藍圖不明確。
再檢視市場改建政策,柯市府上任來改建市場魄力十足,針對喬不攏個案由市長親自談判,環南市場、大龍市場等難解個案今年有解,其餘市場市府與基層攤商卻喬不攏,市府現工程改以工務局整體規劃,以工程手法解決工期與安置問題;市府極力要建立「現代化」市場、改善硬體設施,但公有傳統市場沒落,缺乏特色與轉型,目前未見屬於市場的產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