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伯朗大道退燒 單車出租業者向農民示好
未來農忙時期,將讓農用機具能自由進出。(記者王秀亭攝)
農忙期間撤路障 讓農機進出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池上鄉伯朗大道、金城武樹帶來龐大觀光商機,衍生許多亂象,池上鄉公所及周邊自行車業者昨天初步達成共識,從今天起,農忙期間撤除進出口的路障,方便農民機具進出,未來將組織自治協會,制定自治公約,各家業者的看板、貨櫃、帳篷、衣服等也將一致化,建立池上自行車服務品牌,並且將提回饋農民機制,讓農民也能因觀光人潮而受益。
制定自治公約 提回饋農民機制
池上鄉長張堯城表示,池上鄉多年來努力的「被看見」,終於被人看見後,人潮來了,池上人卻未提前規劃相關細節,屢屢出現負面聲浪,甚至被批過度商業化,憂心田園美景回不去,鄉公所及周邊自行車業者意識到危機,為永續經營而尋求改善的共識。
針對種稻農田變種停車場問題、刺耳喇叭聲及吆喝聲擾民、文化景觀區內一百七十五公頃稻田的農民未授意卻飽受遊客干擾、業者阻街攬客、沒親切感、自行車出租店看板凌亂及設備簡陋等提出討論。
文化景觀區帶來的觀光商機以自行車業者的成長最明顯,一年內由三家激增至廿五家,自行車出租業者與鄉公所協調後,一致對解決亂象有共識,同意加入自治協會,並制定自治公約共同遵守,業者不再以喇叭導覽解說。
自行車出租業者會在鄉公所協助下,統一設計帳篷、服裝、看板及貨櫃、旗幟,提升店面的質感,台灣好基金會也會協助一至兩家業者改善店面,作為示範點,經費由業者與鄉公所分攤,希望能全面提升自行車服務品牌。
業者撥多少錢 公所也提相對經費
至於回饋農民機制,成立協會後會再進一步討論出回饋比例,張堯城承諾,業者提出多少回饋金給農民,鄉公所也會提出相對經費,補助農民的資材,才能讓農民直接受益。
為維持池上田園風貌,池上鄉公所與自行車出租業者協調,尋求解決之道。(記者王秀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