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二期再生稻不補助 有人罵有人挺
一期稻作收割後未栽種二期稻作,仍會長出稻草並結穗,就是「再生稻」。(記者黃鐘山攝)
〔記者黃鐘山/台中報導〕補助二期再生稻每公頃一萬二千元政策生變!市府今年配合中央政策,將停止再生稻補助,消息一出,立即引起海線農友強烈反彈,市議員楊永昌十八日表示,將提案要求市府苦民所苦;不過,也有農友支持市府作法,強調補助再生稻真正破壞農業政策延續。
海線大甲、大安、外埔反彈
農委會辦理保證價格收購二期再生稻已廿多年,有鑑於再生稻品質不一,做為公糧收購後,被害粒過高,無法用到學童的營養午餐、軍糧等,最後淪為飼料米;食用米與飼料米收購價有別,導致公糧虧損連連,前年底公告停止二期公糧收購再生稻。
市府配合中央政策,去年一度取消二期再生稻補助,經市議員楊永昌等人於市議會提案,要求繼續補貼辛苦農民,農業局趕在九合一大選前「收回成命」,成為全台唯一補助再生稻縣市,但選前的大利多,還是讓前市長胡志強慘遭滑鐵盧吃了大敗仗。
新市府團隊今年老調重彈,立即引起海線地區農友強烈反彈,並向市議員楊永昌、李榮鴻等人陳情。楊永昌表示,公糧不再收購再生稻穀,衝擊大甲、大安及外埔眾多種植再生稻的農民,將在市議會臨時會提案要求「胡規林隨」。
青農馬聿安認為可活化農地
不過,曾獲選農委會百大青農的馬聿安表示,二期再生稻的收益絕對不會比轉作好,他支持市府不再補助的作法,以調整耕地方式來活化農地,從長遠來看,才能真正改善農民生活,去年台中補助二期再生稻,破壞農業政策延續。
「十大經典好米」得主陳隆安也說,雜糧大部分仰賴進口,稻米內銷過剩,如果稻農可以在二期轉作雜糧,將可改變台灣的農糧供需方式,且長遠來看,有助於改善農民經濟,但鼓勵農民轉作需要一點時間適應,如果可以有一、二年的緩衝期將會更好。
再生稻是海線地區特有農作,市府不補助,農友欲哭無淚。(記者黃鐘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