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看問題》回饋法制化 產官民照步來

2015/04/09 08:00

記者林國賢/特稿

從六輕到雲林設廠以來,「回饋」儼然已是各方都能吵、都會吵,而且隨時可能吵的話題。但十幾年吵下來,仍是「瞎子摸象」,不同角度、不同立場,就會看到不同的模樣。

台塑麥寮電廠到底有沒有支應「回饋金」給雲林?如今是縣府、台塑各說各話,會演變至此,關鍵就在於回饋金未曾制度化。

包括三十億元農業安定基金及布袋戲研習中心、國際會議廳等建設經費十億,乃至民眾健康檢查等專案,台塑這幾年回饋名目、經費不少,卻始終無法讓縣民感受誠意,關鍵弊端還是沒有法制化,所以,立意再好,還是會惹出爭議。

正因為沒有制度化,地方幾乎都以「打游擊」方式爭取回饋,討價還價,過程、結果都難以全面公開透明,留下蜚短流長。正因為沒有制度化,讓地方首長逮到機會就張口,也讓取巧的商人等出了狀況再買單,美其名曰「回饋」、「補償」,實際上搞的宛如「作醮」。

電力回饋與六輕回饋不該混為一談,不管六輕或「促進電源開發協助基金」,台塑都應趁此時機說清楚金額與回饋方式。該給的,一毛都不能少;不該要的,任何人都別亂伸手。

同樣的,縣府既已找到法源依據,也應據理力爭,提出訴訟捍衛民眾權益。雙方更應藉此機會讓回饋制度化,讓所有回饋公開、透明,杜絕黑箱作業,更沒有人能再混水摸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