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與靜宜大學 防洪看法兩極
靜宜大學校園後方原本設有截水溝,將大肚山上的水引流出校園。(記者歐素美攝)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前兩年風災,台灣大道嚴重淹水,被網友譏諷台灣大道變成「台灣大水道」,市府將禍首指向靜宜大學建校阻斷野溪所致,積極要求靜宜大學在校內興建滯洪池;但外界則認為,大肚山過度開發才是主因,引發市府與靜宜之間的矛盾與衝突。
水利局正工程司李益昌表示,靜宜大學民國七十年後才建校,市府調閱民國六十及七十年代的空照圖,發現大肚山原有一條野溪流經靜宜大學校區,靜宜大學建校卻將野溪截斷,使得上游的水漫流到其他地方、釀成水患。
由於靜宜大學佔地卅公頃,做為水土保持義務人,市府要求校方在校內興建可容納一萬平方公尺的滯洪池,還原其樣貌,要求並不為過。因校方目前仍在規劃,尚未興建前才由水利局興建小型的臨時滯洪池替代改善。
李益昌並以東海大學為例指出,東海大學校園也有東大溪流經校園,這是比較負責任的做法,也從未傳出東海大學有水患。市府要求靜宜大學興建滯洪池,已經過中興大學等學者專業評估,是有科學根據的;但靜宜大學一直希望採用分流方式,將野溪的水引流到校園外,讓其他地區承擔,之前即因此造成龍山路淹水及土石流,並不恰當。
靜宜大學生態系副教授楊國禎則指控,市府不注重大肚山上的防洪治水,將責任推給靜宜大學,今年五月還不准靜宜大學將山區的水引流排出校園,硬是阻斷截水溝,讓水流入校園,導致靜宜大學嚴重淹水,置師生的死活於不顧;幸好當時並未引發土石流,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楊國禎並指出,大肚山野溪的水就算流經靜宜大學校園,最後還是要流入其他溝渠,但市府卻要求靜宜興建滯洪池,將水留在校園內,觀念很矛盾。
李益昌表示,市府除要求靜宜大學興建滯洪池,也針對上游的國道三號開發問題,要求國公局興建滯洪池;另外也整治竹林溪、在龍山路興建滯洪池與開闢水路,多管齊下,防洪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