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東縣史前館建陸橋 連結月形石柱

馬路阻隔,月形石柱區(右)與卑南文化公園主體(左)無法連貫,史前館經五年爭取,終獲同意興建陸橋。(記者黃明堂攝)

馬路阻隔,月形石柱區(右)與卑南文化公園主體(左)無法連貫,史前館經五年爭取,終獲同意興建陸橋。(記者黃明堂攝)

2013/12/11 08:00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月形石柱」是國定卑南遺址最重要的地上物遺留,為提高它的能見度,史前館即將興建一座陸橋,從考古棚架跨越馬路即抵達石柱,另一頭,則有台東車站興建後站出口,東西兩向匯集遊客。

「月形石柱」是高度約四公尺的板岩,豎立在卑南文化公園東界外圍,東隔南迴鐵路毗鄰台東車站,它是卑南遺址最早被指定為第一級古蹟之處,是現今國定卑南遺址的前身,已然是遺址精神標誌。

不過,東有鐵路阻隔,西有馬路與卑南文化公園主體相隔,在廣達十八公頃的公園裡,位置相對偏僻,月形石柱平日少有人跡。

館方從五年前就已提出計畫,要從考古現場棚架興建步道、陸橋,強化與公園的連結,不過,因屬國定古蹟,為求慎重,遲遲未獲核定,最近才獲文化部審議通過,但要求工程開挖深度不可超過一百廿公分。

未來看遺址不用過馬路

史前館表示,含步道及陸橋的工程預算七百萬元,昨天公告招標,工期約半年。陸橋將採鋼骨結構,長度廿七公尺,連結考古棚架及月形石柱,未來遊客不必再跨越馬路。

台東車站將設後站出口

另外,台東車站正進行擴建工程,開挖地下道,將在月形石柱附近設置後站出口,遊客未來下車後,可直接從後站出站,就近遊覽卑南遺址。月形石柱的兩大阻礙被打通後,可望受到更多關注。

史前館研究人員李坤修說,卑南遺址的年代距今約兩千到五千年前,石柱的「月形」是指崩壞形成彎月狀的圓孔,石柱的用途至今在考古界並無定論,一般認為它是建築物的樑柱,但也還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論斷。

月形石柱是卑南遺址的代表性史前遺跡。(記者黃明堂攝)

月形石柱是卑南遺址的代表性史前遺跡。(記者黃明堂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