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小檔案》隆恩埔戰役

2013/06/04 08:00

1894年甲午戰爭,清戰敗,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澎湖予日本。日軍近衛師團由今新北市貢寮區澳底登陸,進台北城,6月再南進。不少台灣人民組織義軍反抗,其中,北部地區由蘇力統領的「三角湧義民營」有義軍5、6千人。

7月12日,日軍近衛師團特務曹長櫻井茂夫率領「水路運送隊」自台北出發,溯大嵙崁溪(今大漢溪),打算運糧到現在的龍潭、大溪一帶,當夜停泊在三角湧隆恩埔(三峽台北大學一帶)。隔日清晨,日軍溯流發舟,在隆恩河靠岸休息時,遇義軍由兩岸截擊,不及防備,35人陣亡,僅剩4人泅水而逃,稱為「隆恩埔戰役」。

此戰役創下日軍入主台北城後單場戰役最大傷亡紀錄,後來日本殖民政府在鳶山半山腰(現三峽區中山公園內)設立「表忠碑」,也在隆恩河舊河道旁設立「隆恩埔戰役紀念碑」。(資料來源:三峽公所《認識三峽—歷史篇》、文史工作者林炯任/整理:記者謝佳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