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車紀錄器檢驗 代檢收費遭質疑
運輸業者說,由紀錄紙卡刻線判讀分析,可得知行駛里程、行駛速率等狀況 。 (記者丁偉杰攝)
國內從96年修訂道路交通安全法規,規定大客車、大貨車和聯結車等大型車,應裝設具有連續記錄汽車瞬間行駛速率及行車時間功能之「行車紀錄器」。但監理單位目前尚未購置行車紀錄器檢測儀,故委託民間業者代檢,每兩年驗一次要800元,且不能與大型車定期檢驗同時辦理,引來「一隻牛被連扒兩層皮」的批評聲浪。
未與定檢同步被嫌貴
記者丁偉杰/專題報導
運輸業者投訴說,民間業者代檢行車紀錄器一次就要800元,大型車定期檢驗一次才600元,驗車時,就是要行車紀錄器檢驗合格證明,現況好比是「用800元買一張證明」,且行車紀錄器修理還要另外計價,認為不合理。
目前,公路總局要求取得審查合格的行車紀錄器廠商,提供方便的檢測地點,廠商則委託汽車代檢廠代檢。不過,投訴者說,市佔率高的廠商所設的檢測點不普及,另外,行車紀錄器合格證明上未註明車身或引擎號碼,致查驗該證明時,產生疑義,建議統一回歸監理單位作業。
業者指據點成本可觀
國光客運嘉義站長謝連仲說,國內各廠牌行車紀錄器多達1、20家,功能都一樣,藉由行車紀錄器判讀,可了解駕駛員有無超速、超轉、怠速等行為,有助行車控管,也提醒駕駛員注意安全,他贊成調降檢驗費用,減輕運輸業負擔。
中華民國遊覽車客運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張天財說,800元收費,行之有年,未曾調整過,廠商在各縣市有設點的成本考量,但全國的車輛數不斷在增加,公會希望調降費用,已向公路總局爭取。
有運輸業者直言,「實際上只有一家廠商在做」,質疑現況有無涉及聯合壟斷,而違反公平交易法規定?
樺崎實業公司代理的行車紀錄器,在國內分布代檢所據點有20多個。樺崎說,如果檢測點只集中在一個地方,「當然很貴」,但全國代檢所分佈據點這麼多,要投入儀器、人力等成本可觀,收費也未調漲過,對於聯合價格壟斷的說法,對廠商並不公平。
公路總局︰非所管範圍
公路總局強調,廠商應有合理的收費,貴或不貴,由市場機制決定,「要求降價,不是主管範圍」。立委江義雄表示,將要求交通部說明白。
此外,警方也表示,許多駕駛人為車禍時保全自身權益,會購買坊間俗稱的「行車影像紀錄器」,目前政府並無統一規範市售的行車影像紀錄器規格,事故發生時,行車影像紀錄器只能作為供詞佐證,警方不能強制要求提供,也無絕對法律效力,與大型車行車紀錄器具有法律效力,有所差別。
將資料儲存於記憶卡。 (記者丁偉杰攝)
數位式行車紀錄器經數位化處理。 (記者丁偉杰攝)
嘉市監理站為貨運業者舉辦行車紀錄器使用與判讀研習營,提昇行車安全。(記者丁偉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