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時陰

臺北市 14-19 ℃

魚塭養殖 禁忌一籮筐

安南區魚塭現在不少漁民都混養白蝦與虱目魚。(記者蔡文居攝)

安南區魚塭現在不少漁民都混養白蝦與虱目魚。(記者蔡文居攝)

2009/11/02 06:00

記者蔡文居/專題報導

家有喪事者、女人不可靠近

台南沿海養殖業發達,過去曾是台灣草蝦王國的主要養殖基地之一,由於草蝦、石斑等高經濟魚種,魚苗復育及養殖不易,為了能養成功,漁民便成形了各種禁忌,迄今仍牢不可破,不隨便造訪他人魚塭,也成了漁民之間的共同默契。

漁民的養殖禁忌可說千奇百怪,也依每個人的喜好而有程度上的不同,但其中以禁止家有喪事、引喪者及女人靠近魚塭最為普遍,這幾乎也是漁民們的共識。

有的漁民則更誇張,只要有人到過了魚塭,就會以「淨香」將整個魚塭淨過一遍;有的則會到廟裡要神符,以符水淨化,以趨吉避兇;有的則認為養魚要兇、有霸氣,才能鎮住「蝦兵蟹將」。

在顯宮以飼養白蝦、虱目魚為主的漁民蔡清男,今年63歲,絕對奉行養殖禁忌。他說,不要不信邪,他不喜別人隨便造訪他的魚塭,而他也不會隨便去參觀別人的魚塭。

5年級生的漁民李進興也說,1次是巧合,3、5次就不叫巧合了。過去,他曾經投資90餘萬元,蝦苗只放養3天就泡湯了,損失慘重,不得不相信有禁忌。

他說,除了碰觸喪事外,女人月事來臨,或是進入人家做月子的房間,有的人就會忌諱,而他自己則不喜妻子針對魚塭的事問東問西。

而身為女性漁民的林美芳則對女人的禁忌嗤之以鼻。她說,現在很多魚塭都是女人在幫忙,沒有女人大半的魚塭恐得休養了。

新買蝦魚苗 過爐淨化才進場

同是5年級的漁民王光榮則說,台南草蝦養殖的全盛時期,大約是20年前的事了,後來愈來愈難養,各種老一輩沒有的禁忌紛紛出籠,當時他從事蝦魚苗養殖,曾賣了1批蝦苗給1名客戶,結果對方設壇,以香爐逐一為蝦苗過爐淨化,才讓蝦苗進場,讓他大開眼界。他說,他不相信禁忌,但尊重別人的禁忌,除非受邀請,否則不入他人魚塭,這是身為漁民應有的禮節,同時也避免他人養殖失敗成了替死鬼。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