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紙湖橋碑遮舊橋對聯 居民盼移除

2007/06/21 06:00

數年前改名立碑 留疏失

〔記者楊倩慧/獅潭報導〕獅潭鄉百壽隧道旁的舊台三線上,有兩座以老工法興築的糯米橋,舊名都叫「盛興橋」,至今保存完好,令人發思古幽情,數年前營建署改名為「紙湖橋」並立碑,不過水泥碑遮住舊橋石刻對聯,讓居民感到大殺風景,希望拆除水泥碑,讓對聯重現。

站在台三線「百壽隧道」前的百壽橋上,就可望見下游跨越紙湖溪的「紙湖橋」,這是日治昭和三年(西元一九二八年)建造的糯米橋,至今仍保存完好,橋面以長石板鋪成,橋兩側有石欄杆,石欄之間有簡樸的柱頭雕飾,橋頭兩側石柱都有石刻對聯,南側上聯「盛世與人共」,下聯「興工不日成」,意指興建糯米橋時,人們享有豐足、安和樂利的生活,但工程卻曠日廢時,在橋身兩側各寫有「魚躍」、「龍門」二字。北側對聯上聯是「興起善念藉此橋」,下聯卻因十年前台三線拓寬時,不慎破壞,目前已找不到。

獅潭鄉文史工作者彭文淦說,橋頭兩側石刻對聯,被新建的水泥碑擋住,從狹窄的細縫中難以辨識字跡,相當可惜。彭文淦說,營建署推動「城鄉新風貌」時未考據地方文史,曾經將「 紙湖」二字誤寫成「紙糊」,變成「用紙糊的橋」,令人啼笑皆非,還好不久後改正。

獅潭鄉代會主席謝添壽說,錫隘隧道口林務局的「森林管理所」舊廳舍,日式老房舍造型樸拙,已同意騰出做為獅潭鄉旅客服務中心,目前各村著手將農特產結合文史,將拍攝成十二分鐘短片,讓遊客了解糯米橋等鄉土人文故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