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部落祈雨地 蓋中國式拱橋
吉利潭曾是部落傳統領域,現在則打造成充滿中國風的公園,拱橋、涼亭有如「花蓮版大湖公園」。(記者花孟璟攝)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光復鄉馬太鞍溪南岸的埤塘,地底有湧泉冒出,稱為「Cilifenam」,自古是馬太鞍部落辦祈雨祭的地方,日治時期曾作為伐木的儲木池,阿美族也在此做生態捕魚Palakaw(巴拉告),光復鄉公所找水土保持局出資將吉利潭「整容」,打造中國式拱橋、涼亭等,宛如把台北的大湖公園搬來花蓮,地方盼藉此吸引觀光客來遊覽。
鄉長謝忠淵說,吉利潭總面積三.二公頃,早年鄉公所就已規劃有中式涼亭及公園,因為缺乏維護荒廢影響景觀,他爭取水保局花蓮分局經費,歷經三年施工即將在本月底完成,他認為成效相當不錯。
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長陳淑媛說,該計畫工程共三千六百萬元,陸續分成五期做改善,除了全長八百一十公尺的環湖步道、五座古色古香的拱橋,並規劃有馬太鞍部落「祈雨場」,也把原本水泥的堤岸改成土坡,兼具生態功能,周邊則廣植柳樹、桂花等,目前工程做最後修飾,預計下月六日正式「開園」,當天將邀請八百一十位遊客手牽手「環抱」吉利潭,打造花蓮新的秘境美景。
馬太鞍部落族人Lisin則認為,走中國古典風格的吉利潭,形同把都市公園「複製」到花蓮,而吉利潭原本的文化及地貌也改變了。在地幾戶居民原本潭內搭竹子、木頭做的Palakaw(巴拉告)生態捕魚,Palakaw也一直是馬太鞍的特色文化,只是為了吉利潭要做公園,幾年前就被鄉公所要求拆除,對此她感到可惜。